第二年的苗南海岸淨灘行動,明基基金會號召大地志工走入苑裡出水海岸,串連「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心雕居、苑裡數位機會中心等地方團體,逾五十位志工善用公司「一日志工假」,再度以服務創造體驗,踩踏台灣西濱土地,親炙海洋環境變遷衝擊,啟發源頭減廢和ESG重點思考,擴大對環境認知的社會影響力。
人龍接力清運大型海廢 還原沙灘本來純淨樣貌
苑裡出水海岸景色美麗,宜人的春日早晨,志工們循著「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導覽員陳世佳、王育姿的腳步前行,海岸逐漸變成色彩多樣的海廢沙灘,色彩來自於人為製造,海洋難以消化的垃圾,越往深處走進,滿眼隨著季風、洋流席捲而來的海洋廢棄物,因著「突堤效應」嚴重循環堆積,覆蓋了沙灘原有的純淨樣貌。
志工們戴上棉布手套、攜著飼料袋,彎腰撿拾掩埋在沙岸深層、藏在鵝卵石縫裡的垃圾,一袋袋裝滿的垃圾累積著;世佳帶領大家前進海灘更深處,放眼望去棄置許久的巨型廢棄物,沿岸沙灘行走費力,志工們以接力方式清運大型漁網、輪胎、棧板、保麗龍,甚至還有鏽蝕的冰箱,一件接著一件雙手傳遞運出,將近兩小時的過程,大夥們全力以赴,帶走原本就不屬於海洋的垃圾,最後總共清理出 238.7 公斤的海洋廢棄物。
ICC 國際淨灘行動表海廢數據 回饋於環境監測與政策推動
志工們完成第一階段任務,返回心雕居的樹林裡稍作停歇,「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引導眾人將辛苦清運上岸的廢棄物全數倒出,仔細分類塑膠、玻璃、鐵鋁罐、保麗龍、漁業廢棄物等,其中,又以塑膠類的區分最為複雜,必須依照使用屬性分為塑膠袋、食物與非食物容器、一次性餐具等,寶特瓶也必需要移除瓶蓋及膠膜,重複著繁瑣的項目分類與回收處理工序,志工們從中獲得深刻反思,一邊分類一邊訴說著:「原來我們隨手可得的物品,卻造成海洋長年的負面影響。」
透過 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簡稱 ICC) 國際淨灘行動紀錄表,著手仔細拆解與分析,當天塑膠類製品合計將近100公斤,漁業廢棄物將近120公斤,大型廢棄物79件,透過記錄使得淨灘行動產生有意義的數據,作為未來監測與推動環境政策的重要依據,淨灘不僅影響環境面(Environment),同時關係到企業對地方發展的社會(Social)參與,並且透過建立組織的永續文化來達到公司治理(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