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 1BANNER 超連結區域 2BANNER 超連結區域 3BANNER 超連結區域 4BANNER 超連結區域 5
:::
[輔導心得]亮麗的成果讓偏鄉被看見,但學習過程才是翻轉偏鄉的真正動力
發布日期:2019-06-20  【小農文創企業社】

輔導心得

輔導員 陳佩孜

 

不知不覺,成為北桃金地區輔導員已經過了三個年頭,並已邁入第四個春夏秋冬。過程中,有悲有喜,心情如同洗三溫暖。面對偏鄉與城市之間的生活態度和時間感上的差距,身為輔導團隊時常要面對許多哭笑不得的狀況。輔導團隊是一個尷尬的炮灰, 一邊深入第一線協助數位中心,彌補偏鄉的不足﹔另一面,需協助教育部堆動相關政策,面對執行上的種種困難。時常兩邊不討好,但要從中協調,讓雙方理解各自的困難和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

北桃金地區共有七個數位會中心,從極北的北海岸、蜿蜒的深山到跨海的離島,七位數位中心的駐點人員,本身的數位能力與知識也相對有限。經過多年數位中心內的學習,知識與能力不斷地提升,也讓在地出現了變化,其中以羅浮數位機會中心最曲折。羅浮數位中心已成立多年,中間換過數位駐點人員。對於偏鄉地區的經營,人員更換都是一個傷害,許多累積的資源都可能中斷,羅浮數位中心也免不了為此煩惱。然而,羅浮的泰雅小米園區卻是由前駐點人員們,共同成立營運。透過在數位中心時期,看到泰雅文化流失,駐點人員累積能量,成立了泰雅小米園區,透過小米復育,找回復興區流失超過30年以上的收穫祭典。這幾年的成功營運,也提供了至少五個返鄉青年工作機會。這些駐點人員的離開,時常被當作營運失敗,或是後續經營困難。但從教育和培育的角度,卻是一個對偏鄉有長遠影響與翻轉契機的成功案例。

這幾年,外國機構也不斷地的反向思考,成果導向型的方針所帶來的好與壞,如何在兩者中取得平衡,是輔導團的重要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