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司在早期是負責管理耕牛養蓄及繁殖的機構,自其成立之後耕牛開始進入台灣人的生活。後來隨著工業機械逐漸深入台灣的大街小巷,貨車取代了牛車的工作,耕耘機也取代了田裡耕牛的身影,從此耕牛退出了台灣的農村與道路,人牛情誼也慢慢的淡忘了。有鑑於此,壯圍有一群人,以推廣耕牛文化為目標重新設立「牛頭司」,希望喚起台灣人對耕牛的記憶,也希望藉由耕牛文化的推廣保存,讓台灣年輕人能以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這片土地。
坐落於192縣道旁大福路邊的牛頭司,是南來北往旅客常常錯過的風景,唯有跟在地人一起穿越田間小路,才有機會發現其實我們與牛那麼近。牛頭司腹地內飼養許多牛隻,作為耕牛文化復育的一環,常常可以看到老闆在田間訓練小牛犁田的身影,留在牛棚的夥伴也沒閒著,光是準備牛朋友們的食物,就要花上大把心力,但是,他們甘之如飴。DOC學員有次拜訪牛頭司時打趣的問,俗話常說牛脾氣,牛其實不太好馴養嗎?老闆笑著說,他從小跟著阿公養牛長大,在他看來牛比人可愛太多了,只要你用心對待,他們也會真誠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