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 1BANNER 超連結區域 2BANNER 超連結區域 3BANNER 超連結區域 4BANNER 超連結區域 5
:::
刺繡文化館
發布日期:2016-06-04  【朴子DOC(新寮里)】

昔日為鹽館,清朝時鹽業歸官,日治時期招請地方士紳擔任官鹽批售業務,當時由辜尚賢先生於此成立鹽館。終戰後,此棟日式建築改設為船舶總隊。由於朴子市早期曾是刺繡大鎮,市公所有心要經營刺繡文化產業,於民國 92 年獲行政院補助地方文化館計劃,興建朴子刺繡文化館。其建築為日式木造房舍,頗具古意,非常適合作為刺繡文化的推廣中心。
  談到刺繡情事,在尚未有職業性手工繡藝術品買賣的年代裡,台灣婦女的衣飾,以及鞋、帽等,幾乎都是親手裁製和刺繡。刺繡在古代稱為「女紅」,台語則稱為「做針黹」或是「挑花刺繡」。女孩子自幼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之下,久而久之,自然慢慢自己動手練習,由陌生以至於熟能生巧,手藝精湛者其作品往往頗值得一再玩賞。在學習過程中,坊間可以購得各式「型紙」可供仿效,甚有將各式型紙集合成「花簿」,以木刻本方式印行,其中包含各種適合刺繡的弓鞋、肚兜、口袋、錢包、煙袋等常用圖案。
  由於朴子街的形成甚早,所以婦女亦自幼即學得一手刺繡好技藝,以致於早期朴子成為刺繡產業的重鎮,計有:八仙彩、門簾、枕頭套、被單、布袋戲偶衣服、歌仔戲戲服、新娘嫁妝等,行銷台灣各地。
  市公所自 2000 年起開辦第一期刺繡研習班之後,至今仍不懈的宏揚刺繡文化產業,激起了朴子人對昔日刺繡文化的美好記憶,憧憬未來再締造刺繡產業,恢復刺繡重鎮(市)的美名。民國 91 年成立了刺繡文化學會,承接刺繡文化產業的推動。市公所這幾年來,對刺繡文化產業的振興,更是結合了地方傳統信仰,使刺繡文化透過民間信仰而廣為流傳,開發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藝術品及實用的刺繡品。未來該館將扮演刺繡教育、研發、推廣和行銷中心,期望刺繡文化成為家喻戶曉的朴子文化特色,將來希望能結合全國社區,建構行銷策略聯盟,帶動觀光產業的永續發展。
  刺繡館每年開設更多元的研習課程,包括刺繡、設計、佈展、美學、行銷等各種教學課程及講座,透過種子教師傳承,與學校結合做深耕刺繡教育,拓展刺繡人口,帶動全民刺繡風氣,將刺繡生活化,讓「美」也能在生活中發揮潛移默化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