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 1BANNER 超連結區域 2BANNER 超連結區域 3BANNER 超連結區域 4BANNER 超連結區域 5
:::
【湖西】鉤籃
發布日期:2019-04-22  【湖西DOC】

澎湖潮間帶最常見的活動「螺仔」是澎湖當地居民對較小型螺類的稱呼方式,如珠螺(大頭仔)、漁舟蜑螺(畚箕螺仔)、粗紋蜑螺(甜螺仔)、草席鐘螺(姑螺仔)與各種寶螺(豬媽),而其他分布於潮下帶的大型螺類則冠以螺的稱呼,如角赤旋螺(紅螺)」、銀塔鐘螺(鐘螺)、高腰蠑螺(虎螺)…等。

澎湖潮間帶最常見的活動「撿螺仔」

螺仔廣佈於各類型的潮間帶棲地,舉凡礁岩、礫石、沙泥灘、岩礁、海蝕平台、石滬區等皆有大量的分佈,由於頗具經濟效益,成澎湖濕地的產業為澎湖居民一年四季最普遍的潮間帶產業活動了。在白天退潮的潮間帶,常可看到澎湖婦人蹲在潮間帶之間,徒手或手持「螺鉤仔」翻起小石礫,探尋下方的螺仔,再將辛勤獲得的漁獲放入名為「鉤籃」的簍子中,這是最普遍、也是最辛勤的潮間帶畫面。為了因應螺類棲息環境與各種習性,居民採捕螺類發展出不同的樣式與時機,當潮水從最低潮轉為漲潮的當下,此時螺類會大量爬出躲藏處,居民便利用「噴油」或「潛水」的方式,在已經淹水的潮間帶區撿拾;也有利用燈具在晚上進行「照螺仔」,採捕這些善於夜間活動的貝類;或以漁船、竹筏到達無人島或岩礁區,這些區域平常不易到達,往往能有更高的漁獲量。

由於頗具經濟效益,成澎湖濕地的產業為澎湖居民一年四季最普遍的潮間帶產業活動。

名為「鉤籃」的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