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 1BANNER 超連結區域 2BANNER 超連結區域 3BANNER 超連結區域 4BANNER 超連結區域 5
:::
傳遞沙坑做茶情 橫山夏茶採收勞作《DOC 志工小旅行 No.3》
發布日期:2018-06-20  【橫山DOC】

採茶大合照

 

五月夏日燦爛,純淨茶芽抽長,《DOC志工小旅行》招募台北、桃園、新竹、台中的明基友達集團公司志工,停下台三線呼嘯的車流,緩緩走入新竹縣橫山鄉沙坑村的慢活時光,在茶工短缺的夏季,幫助當地阿公阿婆摘採一心二葉的頭夏茶,支持純淨在地茶品牌─沙坑紅寶的善耕;向老茶師學習古法製茶,從手作揉茶、炭火焙茶、辨葉品茶,每一道工序都累積了前人的智慧,沖沏出飽含蜜香的「沙坑紅寶」,漾著琥珀紅的光澤,映著投入小地方的熱情,溫暖動人。

 


烈日當空 彎腰手摘一心二葉純淨茶

 

新竹縣橫山鄉沙坑村客家農庄,早年以茶為生,從小與茶情感深厚,而產業轉變及人口外移,沙坑茶園一度從900公頃萎縮不到3公頃。

 

橫山數位機會中心駐點徐秀蓉,熱心召集共同理念的茶農及茶師,透過明基友達基金會協助,建立「沙坑紅寶」小農品牌,並輔導茶農學習網路行銷,鼓勵在地人加入友善耕種的行列,恢復茶業生機,守護家鄉土地,替小地方創造更多機會。

 

齊聚三元宮前的白鷺鷥生態平台,綠樹如蔭、蟬鳴聲聲,茶農王月香同時也是客家山歌老師,以嘹亮而悠揚的傳統曲調振奮心弦。當地高齡長者組成的「沙坑紅寶」團隊示範摘採工序,活潑熱情,青春洋溢,現場歡笑聲不斷,秀蓉說:「我們是因為熱愛而聚在一起,採茶工作很苦,堅持自然農法更苦,但我們內心很滿足很快樂!」

 

志工頭戴斗笠、腰細竹編茶簍,跟著茶農走過一段舊時茶路,昔日擔茶去大稻埕的要道,如今呼嘯車流卻加速「三秒社區」人口外移。路旁右拐上坡,一片開闊的世外茶園跳入眼中,遠山、飛鳥、樹林、池塘相映如畫,「哇!這裡有蟋蟀耶!」、「這裡也有!」茶農以自然農法來守護家鄉土地,不灑化學藥劑、以草護土,茶園因此生機蓬勃,與螽斯、蚱蜢、小綠葉蟬、毛毛蟲、蝴蝶等小動物共生。

 

日頭炎炎,片片芽葉皆辛苦,在茶園中光是找尋分辨就讓人頭眼昏花,志工疑惑:「為什麼要手摘一心二葉呢?」沙坑紅寶茶農戴金相說到,「一心」指新發的芽葉、「二葉」則是新芽兩側嫩葉,只能手工摘選、完整保留茶葉最具風味的部分,提到「沙坑紅寶」堅持品質,特選手摘一心二葉的茶菁,即頂芽開面後2~3日最為鮮嫩,費時耗工卻充滿心意。

 

茶農陳文川傳授摘選秘訣,從如何辨別茶菁嫩度、摘採長度、採收手法,都藏著農人的經驗與學問,「我們喝了一輩子的茶,好壞最知道,我們只做自己喜歡的茶來交朋友。」

 


品味茶餐 聆聽茶事 學習古法做茶工藝

 

總舖師邱創盛用心備置的午時茶餐,以清晨摘採的茶菁入菜,搭配自栽食材,開席於近兩百年歷史的三元宮內,充分呈現了文化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橫山數位機會中心內,光影交錯中,同賞《橫山幸福茶》竹苗DOC微電影,認識了小地方深耕成長的過程,紀錄了這片土地溫暖的人情故事。

 

秀蓉提到「這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品牌」,因為在地人難忘對茶的記憶情感而聚集,透過明基友達基金會輔導,樂齡茶農用心種植、製茶,溫潤甘醇的「沙坑紅寶」累積好口碑,獲邀新竹縣金牌農村選拔、台中春季國際旅遊大展、日本國際食品飲料大展。阿公阿婆們的古樸做茶心意,再度重啟茶路之光。

 

採茶的體力耐力考驗後,製茶的用心細心又是一項挑戰。老茶師帶領我們循古法製茶,採收下來的新鮮茶菁,先透過手工翻攪「浪菁」後,再進行「萎凋」使茶菁的水份適度蒸發,提升葉質的柔軟與韌性。

 

當茶葉軟化、菁味消失、透出清香時,即可「揉茶」,茶師邱創盛示範手法,取一團茶菁,在竹篾席上翻覆「揉捻」,徒手使勁擠壓,破壞葉肉、釋出茶汁、幫助發酵,卻又不可以碎裂葉形。實作比想像中不容易,志工初體驗往往茶汁未出、汗先出,急得滿頭大汗。終於,在期待中看見芽葉轉色、捲曲成條、滿室茶香撲鼻,志工親手勞動的開心遠勝於過程的辛苦。

 

以茶入餐,揉茶焙茶,品茶分享

 

午後上工 揮汗摘茶以勞作回饋土地

 

避開正午日頭,大地仍如火爐,農人不問辛苦依時採收,從天亮到天黑、秤斤給薪,也因此夏季總是特別缺工,集團志工的到來猶如及時雨,給予很大的幫助。志工們看到滿園芽葉搖曳,也不畏熱度,繼續做工。

 

芽葉生長狀況不一,需要細心與耐心,彎腰傾身的尋找,志工提到:「剛開始採不到一小時就覺得腰酸背痛,下午慢慢就習慣這樣的節奏。」或彎腰、或蹲地,大人與孩子們合作無間、彼此打氣,小兵也能立大功。

 

志工媽媽看到孩子採到全身「溼答答」,看到孩子的認真與堅持更感欣慰。大自然的機會教育,讓孩子實際體驗到「一杯茶」的珍貴,都是成長的禮物。

 

勞動中,抬頭就看見了一片山光美好,遠方白鷺鷥翩翩,徐徐微風帶來茶香的清爽。鄉村的日常寧靜而舒適,志工彼此交心打氣、向樂天的茶農請益挖寶,親善大地,我們更能找回內心純真的快樂。

 


炭火焙茶 品味溫潤回甘味

 

當揉捻後放置的茶,發酵到最佳時,即升起炭火、焙茶乾燥、定形保質。茶師陳文川叮嚀:「最後的『炭火焙茶』格外勞心,要沉心靜氣、整夜不睡的照看著火候,若是出現明火或茶屑掉落的焦氣,整筐茶葉就全部報銷。」

 

此刻的茶葉尚未定性,易吸附味道,因此特選相思木,以祖傳特製茶籠炭焙。茶師憑著經驗觀茶況,俐落取籠拋翻、均勻受熱乾燥,茶香逐漸濃烈,一筐好茶終於完工。

 

古法做茶至少需30小時,繁瑣工序,稍有不慎功虧一簣,也因此越來越少人願意循古法做茶。秀蓉擺開茶席,奉上現泡好茶表達感謝,「沙坑紅寶」的紅潤茶湯猶如小地方的熱情,每一口都溫暖而回甘。

 


感動交流 謝謝熱情做茶的心意

 

親自參與了「一杯茶」行走與流汗的旅程,一日茶農的特別體驗,透過彼此心得傳遞,更加發酵回甘。

 

志工志華分享第一次採茶的體驗:「汗一直流但心裡很踏實,茶園很多驚喜,反而不覺得累。跟大自然學到,原來被蟲咬過的茶(小綠葉蟬)反而更珍貴。」

 

志工志昇開心說道:「這輩子第一次參與了這麼有意義的活動,透過體驗才真正體驗到茶農的辛苦,這趟小旅行學到做茶各種層面,我非常非常喜歡這活動!」

 

親子同行,志工幸真帶著兒子勇賢特別來採茶,「孩子少有機會接觸自然農作,基金會的活動很有層次,總能跟台灣小農很貼近,也慶幸在公司萬人中搶到參與名額。看到有一群人為家鄉認真投入,特別感動。」

 

志工子維提到,「感謝有機會實際透過勞作幫忙地方,喜歡當志工回饋付出的感覺,親身參與茶從產地到商品的過程很有溫度,希望能永續經營下去。」

 

秀蓉代表沙坑茶農表達感謝:「夏茶採收確實辛苦,也因此特別缺工,謝謝各位的到來,幫了很多忙,橫山DOC歡迎所有朋友再回來,喝茶談天,洗滌塵囂,帶著我們的祝福,再繼續下一個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