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公館的紅棗歷史,就一定要提到石墻村的陳煥南,他是台灣種植紅棗的第一人。1875年,朋友從大陸廣東省潮安攜來兩株紅棗樹種苗送給陳煥南,種在自家庭院裡,這兩株就是公館紅棗樹的始祖。這兩棵紅棗樹來源很不一般,是當時全中國最好的紅棗品種。
據說,光緒皇帝因為體弱多病,慈禧太后依名醫建議,從全國數百品種棗樹中尋找所需的中藥處方紅棗,在1875年於廣東潮安縣找到所需品種成樹幼苗6棵,連同栽種的村民都帶回北京城。當時村民心有不甘,帶著兩株紅棗幼苗,於途中趁機逃離,搭船到苗栗石圍牆庄,投靠同鄉陳煥南,並把紅棗幼苗送給陳煥南。
一開始陳家只是種著好玩,果實就給家裡的小孩子當零食吃。但是沒想到這兩株母樹在這裡落地生根,長得非常好,而當初進貢到北京的紅棗樹,卻因為水土不服,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已不復存在。
母株歷經陳煥南、陳捷順、陳北開三代,在當時紅棗被視為珍貴的藥材及水果,所以並不輕易送人,因此這二株紅棗樹,也就是今日公館鄉石墻紅棗農園,所獲取最早的根苗母樹。
陳家最老的第三代棗樹1938年,由第三代子孫陳北開,因為兄弟分業,紀念長子出生,因此從第一代母樹移植到新家中,成了第二代母樹。1951年代,陳家開始將樹種分贈給親朋好友,公館鄉種紅棗的風氣就開始普及了起來。目前,第一、第二代母樹都已枯死,唯一一棵第三代母樹,仍栽植在陳家棗園,象徵著代代傳承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