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BANNER 超連結區域2
:::
【網路暴力之認識--消失的Delete鍵】
DOC開放日期:2021-11-24  人氣:24
自學議題: 代間資訊學習(親子共學、祖孫共學),資安,課前預習,課後複習

消失的Delete鍵-LINE

我們想要拍攝影片或照片留念時,是想要永遠記得美好的回憶呢?還是不堪回首的回憶呢?
上傳到網路的東西真的刪掉就沒事了嗎?
雖然社群網站或通訊軟體都有刪除及收回功能,但這些功能真的可以讓網路上的資料消失嗎?

 

請記得:
1.未經他人同意,不應該隨便拍下他人的影像,更不可以再上傳到網路。
2.絕不轉寄或分享任何私密影像檔案。
3.更不該取笑和霸凌私密影像遭到外流的當事人。
4.如果有上述事宜,或任何讓你覺得不舒服的事情發生,請記得通報你的家人或老師。
5.上傳不適當的資訊,或跟著起鬨取笑他人,除了可能會對當事人造成傷害,也有相關的法律責任,不可不慎。

消失的Delete鍵-圖

校園網路霸凌的處理方式 

愛鄰協會白絲帶工作站提出「終結網路霸凌六帖要」分別是要遵守法律,要終止留傳,要即時處理,要勇於求助,要勇敢通報、要分開輔導。另從校園不同角色來細分,網路霸凌的應對與預防可從青少年,家長,教師與學校三方面著手。

青少年:

校園中的學童是最可能直接受到校園霸凌的對象,對於如何應對需有正確且完整的觀念。

若有收到類似霸凌的訊息,不管是發生在面對面生活中,還是來自網路,都應該勇於通報教師、家長,不要以為自己就可以處理好。

若是不斷收到同學的恐嚇威脅電子郵件或手機簡訊,可封鎖其電子郵件地址或手機號碼。

若是不明人士任意張貼不實言論在公開網路空間,造成旁人誤解,則應立即通知父母師長代為處理。

審慎判斷校園流傳的消息是否屬實,不任意轉寄或張貼可能傷害他人的訊息;切勿成為霸凌者的幫兇。

在網路公開空間張貼訊息前,需謹慎思考是否觸法或可能傷害他人。尤其在情緒激動時,更需待心平氣和時方可採取行動。

手機霸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