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BANNER 超連結區域2BANNER 超連結區域3BANNER 超連結區域4
:::
獻穀田
發布日期:2016-07-05

獻穀田照片。

獻穀田產生起因,據耆老口述源自日皇喜食臺灣所生產的稻米,命令部屬覓找水質良好和肥沃的沙質壤土良田,最後挑選林義貞農家的農田,既為當時的模範農田做為「獻穀田」,此事發生在日治時期昭和13年(民國27年),公館中義村林益貞「蒙日皇恩寵」轟動全台,日人特別致贈銅製 大小各一個花瓶非常漂亮,在地方上是一件大事,在當時村民的心中感覺無上的光榮和風光。

 

日本政府勘察選定為獻穀田的條件甚嚴: 農戶家族成員人品好。無不良嗜好及前科,深受日本政府信任。 農田四周環境良好。地下泉水水質清澈無污染。 土壤肥沃 的沙質壤土。

 

選中中義村林益貞農田,主要林先生專精農事與研究堪輿風水地理環境,地方上的人士都稱他為「林半天或林半仙」。其子林隆獻和林隆祧當時分別服 務於苗栗郡役所和大湖郡役所。依林家當時家族成員符合第一及第二條件,至於第三至第五項條件,經察訪知當時御用獻穀田的灌溉用水,係引用大、小姊妹泉的泉 水,以築埤導入溝渠加蓋進入本田灌溉。姊妹泉分別來自公館鄉中義村2鄰48號曾鼎煌家正前方44公尺,及中義村2鄰44號住家倉庫南邊49.5公尺處,姊妹泉水冬季水溫高,還不時冒出蒸氣,因此冬季洗澡還很舒服,夏天又清涼,當地居民都稱之為「姊妹泉」或「二管水」。這兩口水源流水終年清澈,川流不息,自 日治時期大正12年(1923年民國12年)至民國92年(2003年)有80年從來沒有缺水過。土壤為後龍溪沖積平原,屬沙質壤土;而農田四周環境良好,由今日尚存農村景色即可推知65年前中義村古老景色。 

 

獻穀田的栽培管理也特別講究,犁田用2~3人男性人力拖牛犛田,女性不能參加;插秧完畢,四周田埂使用竹竿交叉圍起,慎防人、家禽、畜類進入,不定期日人派員巡視;每年限定春播水稻, 不做第二期秋作栽培;水稻生長過程不能使用任何人為、畜肥,可使用化學肥料。獻榖田裡要人工除草及不噴農藥,所以稻穀的產量都很低,大約在每公頃 1,800公斤到3,000公斤。而林益貞先生對田間稗草清除要求非常高,不亂丟棄至溝渠或烏葉竹林,曬乾後燒棄,草木灰回歸稻田。對於蟲害的防治管理, 採用苗栗客家傳統農具,桂竹編的蟲梳、除蟲器和竹絲的防治管理,農人操作農具時,左右來回橫掃於稻葉間,將蟲子梳落或掃落收集後捕殺之。灌溉的地下泉水, 在出水口處加蓋並鎖上,嚴禁一般人使用;收割水稻以雙手緊抱稻稈,將稻穗通過脫穀機脫粒;日本政府全額補助舖設水泥埕(寬18.1公尺×長25.7公 尺),並將脫粒後的穀粒曝曬其在水泥埕上利用桂竹搭水平架竹柵(竹簾),遮蔭避免強光曝曬,影響到米質,約半個月才能乾燥,天氣好時自早上8時起至下午4 時止為曬穀時間,光線不強或陰天不必遮蔭,視日光強弱決定。把晒乾的稻穀碾米後,選擇充實飽滿,粒型均一,透明度高且完整有光澤的米粒品質為食米。米粒呈 異樣顏色、非透明之白粉質、充實不良及有太多碎粒等情形,表示品質狀況不好應予選汰。經上述的過程精選後打成一小包一小包用棉織3公斤容量裝袋。 

 

歷經重重嚴格把關,「獻穀田」其所收獲稻穀,再專運至日本皇宮,作為「新嘗祭」與「神嘗祭」兩大祭典所用,極其珍貴與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