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代就開始種植的紅棗遍佈公館鄉石墻村,村內流傳「過了一條河,就結不出紅棗」,土壤肥沃的小鎮,引水穿龍圳,全鎮水圳、水道遍佈,清澈的流水養育出紅棗的甜美。
早年,公館鄉福基村也是台灣手編草鞋的集散地,全村婦女幾乎都會編織草鞋,讓男人們上山、下海都止滑保平安。公館DOC《看見百年石墻庄-人文典藏》課程邀請徐林金玉阿嬤來教學員們編織草鞋,紀錄地方傳統草鞋工藝,了解一雙扎實的好草鞋編織時,必須先以數根稻草扭成繩索,依腳長在自製的木頭架上拉出四條鞋底的經線,再慢慢穿繞緯線、打緊。草鞋在漢人社會生活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草鞋文化,體現早年先民的勤勞和智慧,展現求存的勇氣和奮鬥。現代的草鞋,又寄予了新的環保文化內涵,飽含對生活資源的運用與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