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北部成長的曾子昂,在大學畢業後曾參與電影《賽德克.巴萊》的製作,片場從不同族群而來的演員們操練著不同的語言,在那段日子,他總會想起身在紅葉部落的外婆身影,也想起自己身上,傳承著來自太魯閣族的血液。
電影殺青之後,曾子昂的旅程,逐漸往東部深處行去,他應友人之邀來到卓溪,進行布農族八部合音的影像記錄,在那時,他認識了因家人邀請、在卓溪DOC擔任志工的蘇少虹。彼時蘇少虹才剛離開台北不過三、四年,她知道自己屬於卓溪這塊土地卻又對它如此陌生,這種若即若離的經驗,讓她跟曾子昂之間產生了共鳴,也成為曾子昂留在卓溪的理由。
留在卓溪的曾子昂,開始與蘇少虹一同推動社區發展的工作,他運用自己影像製作的專長,幫助卓溪的部落進行地方產業的規劃與紀錄。在他的鏡頭底下,有著愛人的身影、東部的山峰、以及後山一整片竹林的迴響。曾子昂發現,由於過去的管理者缺乏數位保存的觀念,許多有價值的資料,可能就因設備更替而遺失,他認為這樣的失誤不該在數位時代裡重蹈覆轍,所以偏鄉的數位科技教育,也是DOC工作者的主要目標之一。
在這個願景下,曾子昂扛起攝影機走遍社區的一間間長照站,聆聽長輩們身上帶著烽火氣息的百年歷史,從日治時代以來的流離,到親友愛人之間的羈絆,一個時代的圖像刻劃在長者們的身上,直至今日方透過曾子昂的影像紀錄獲得展現。
在曾子昂的努力下,歷史的回憶、傳統的技藝、原住民傳唱許久的林班歌……,這些曾被時光的長浪湮沒的寶藏,藉由影像記錄獲得了另一種形式的傳承。關於下一個階段的任務,曾子昂表示,希望能運用雲端技術,建立出一個統合的部落文化資料庫,這些影像裡面,將會有竹鈴的祝福、稻浪的颯響、部落耆老的低喃,以及逐日喧嘩熱鬧的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