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BANNER 超連結區域2
:::
[]數位學習拓展務農之路—銅鑼青農施彥同
發布日期:2021-05-31

彥同在自己的稻田邊練習人物攝影的擺拍

學農又務農,農村規劃研究所畢業後隻身前往苗栗,第一屆百大青農施彥同,在銅鑼展開自己的有機耕作之路,經營兩公頃多的綠草有機農場,也選擇與來自四川的妻子俸云芸在此成家立業。進入鄉間務農,從事的又是不易的有機耕作,彥同在地方結交了志同道合的青農夥伴,並擔任銅鑼青農聯誼會的會長。2020 那年,銅鑼 DOC 與銅鑼農會、青農聯誼會共同合作,針對青農開設一系列的特色課程,彥同與一群銅鑼的青農一起走進 DOC 的教室,也開啟一段農業與數位學習的不解之緣。

 

在銅鑼務農多年的彥同,本來從未聽過 DOC 這個單位,直到某次青農例會上農會指導員給大家看了 DOC 的課表,其中幾門課吸引了他的興趣,於是在忙碌的務農與家庭生活中,開始撥空來到 DOC 的教室學習。

青農與手機微電影的講師一起在農會前大合照

為青農量身打造的業師課程,從《數位攝影》、《手機微電影》到《小農擺攤學》,一整系列下來共36小時的課程,農友經常因為繁忙農事或突發的情況而無法持續參與,但身為會長的彥同,不但從頭到尾全勤,甚至深度參與了每項課堂作品的製作,帶著自家的有機越光米來教室學商品拍攝,跟著老師出外景學習稻浪前的人物擺拍,用電腦寫文案、學排版做出自己的 DM,還在手機微電影裡擔任第二男主角。

 

當時彥同與青農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接續激盪點子,完成趣味又接地氣的原創劇本。除了青農們共同完成的短影片作品《銅鑼青農》,這群年輕的農友也藉此學會拍片剪輯的技巧,甚至在課後討論添購器材的事。回想拍片的學習過程,擔任男主角的彥同說,「現在很多東西必須靠影片點閱率才有曝光,因此這門課讓不擅長影像的農民能有更多曝光的機會。」直到現在,影片裡的台詞「我想喝杭菊茶!」還是想來印象深刻的詼諧劇情。

小農擺攤學課堂上,彥同正翻拍講師的教學簡報做為參考

而令他最有感受的《小農擺攤學》課程,針對小農的展售從理論建構到實作的學程,結合擺攤企劃、編排設計和陳設美學,彥同認為對有展售需求的農民而言非常實用。彥同說:「農民擅長的是生產,但銷售往往是挑戰,打造好看的攤位擺設,至少能讓消費者有停留的機會,也才讓農民有把產品賣出去的可能。」認同課程效益的彥同,跟著也在銅鑼從事友善耕種的友伴一起陳列自己的攤位,也藉著課堂實作擺攤的機會,留下帥氣的展售形象照。

 

一系列精實的課程參與,在銅鑼最熱鬧的11月杭菊季迎來豐盛的收穫。秋雪杭菊吸引無數遊客造訪,在杭菊工廠忙進忙出的身影中,彥同在那天與《小農擺攤學》課堂上的學員們,一起運用所學,精心地陳列自家農產品,擺上自己做的 DM 立牌,搭配整齊劃一的服裝、為小市集特別打造的視覺設計,現場旗海飄揚,獨樹一格的樣式,讓這群人的展售格外不同,熱略的互動中,也創下單日十三萬營業額的佳績。

與課堂同伴一起穿著市集圍裙,與自己的攤位擺設合照

那一年密集在DOC上課累積的成果,建立起農友與 DOC 的良好互動情誼,也讓彥同被選為 DOC 職人拍攝的對象。回想起在 DOC 參與上課的點滴,彥同說 DOC 的存在對偏鄉的學習資源而言很有幫助,若非 DOC 持續提供特色的課程,可能就只能遠赴大城市去才有機會參與,時間成本都是額外的負擔。

 

「DOC 跟在地的連結是很緊密的,可以讓學員更瞭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同時又能藉由 DOC 的資源發展在地的特色,讓地方能夠更好的向前邁進。」說到想對 DOC 說的話,彥同給了這樣的肯定與隱含的期許,也期待未來 DOC 數位學習的服務,能更貼近這些在農村拚搏的人,延續在地方上的特色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