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BANNER 超連結區域2
:::
網路暴力之認識--消失的Delete鍵
DOC開放日期:2021-11-20  人氣:6
自學議題: 其他,網路素養與認知

把你想傳播出去的訊息傳送出去,但是也有可能是無法收回、無法消失的,更可能造成他人不可抹滅的傷害

我們總是會遇到許多事情,有些是很快樂美好的、有些可能很難為情或不堪的,但這些事情都會成為我們的回憶,有時我們會將照片或影片上傳至網路上,甚至在網路上持續流傳,這時你的感受會如何呢?

當我們想要拍攝影片或照片留念時,是想要永遠記得美好的回憶呢?還是不堪回首的回憶呢?

上傳不適當的資訊,或跟著起鬨取笑他人,除了可能會對當事人造成傷害,也有相關的法律責任,不可不慎。

請記得:

  1. 未經他人同意,不應該隨便拍下他人的影像,更不可以再上傳到網路。
  2. 絕不轉寄或分享任何私密影像檔案。
  3. 更不該取笑和霸凌私密影像遭到外流的當事人。
  4. 如果有上述事宜,或任何讓你覺得不舒服的事情發生,請記得通報你的家人或老師。

 

網路通訊工具是網路霸凌的載體,教育者與家長除了應提升己身對一般校園霸凌的警覺性,更應加強資訊工具的素養與技能,方能更有效查覺與即時處理網路霸凌事件。

網路霸凌有可能產生沒有特定加害者或多重加害者的狀況;霸凌研究學者Rigby、Smith與Pepler (2004) 將霸凌行為分成有意與無意兩種,然而無意的霸凌行為傷害可能更甚。例如,一張被修改的搞笑照片被全班同學廣為轉寄,導致照片中人物徒增各種難聽綽號或被嘲笑的窘境。雖然一開始修圖的同學責無旁貸,然而其他所有轉寄照片的同學也都是這種網路霸凌的幫兇。一般霸凌事件中的角色可大致分成加害者,受害者,與旁觀者;以往旁觀者能採取的行動有限,頂多只能事後冒著風險偷偷去報告師長。在網路空間中,所有電子郵件收件者與瀏覽網站的人均是所謂的旁觀者,加上師長對網路空間很難時時監控;此時, 同儕旁觀者擴大散佈而加重的殺傷力是很大的;反過來說,旁觀者可以幫忙將訊息傳給師長以協助遏阻後續傷害的力量也是很大的。未來網路霸凌預防與應對教育,應多著重在旁觀者採取正確的行動開始,建立正面積極的校園環境,方可遏止校園暴力的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