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BANNER 超連結區域2
:::
[課程內容]家鄉聲音地景 — 銅鑼街區導覽
上課日期:112/05/12
縣市:苗栗縣
開課單位:財團法人明基基金會-銅鑼DOC
上課地點:DOC教室
聲音器材軟體介紹
腳本撰寫
收音錄製實作
聲音剪輯後製
[DOC成果]

講師在台前說明聲音的原理

用聲音走進故事現場 銅鑼聽覺文化走讀 

 

每天滑手機被各種短影片吸引注意力,視覺成為眼球經濟的搶奪戰,但聲音卻悄然用「陪伴」的方式帶給人更流入心靈的體驗。銅鑼 DOC「家鄉聲音地景」的課堂上,坐滿了不同年齡的學員,顯示從廣播到播客的時代,人們對聲音內容製作的新奇興趣。雨青老師從聲音的原理開始,帶大家從聲波來觀看聲音的形狀,聽不同頻率的聲音來認識赫茲的數值,理解聲音的基礎知識後,老師也帶來不同類型的麥克風,讓大家感受器材如何影響收音的變化。

 

 

學員們在電腦前練習聲音的剪輯

為了製作出屬於銅鑼的語音故事,學員們分組收集文史資料、合力撰寫內容和長短適中的語音稿,透過聲音帶領大家走進震災後重生的銅鑼火車站,深入重光診所文學朱家的世代故事,也彷彿能看見武聖宮在1895那一年的抗日起義故事,每一組學員將對家鄉的熱情與認識轉變為聲音的表演,練習說一段引人入勝的銅鑼地方故事,也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混音」的音檔後製,讓不完美的 NG 得以重新組合,配上音樂成為更具氛圍的故事走讀。

 

 

在麥克風前練習讀稿的學員與旁邊協助的老師

雨青老師教大家一步步操作聲音剪輯軟體,學員戴著耳機後製自己錄製的語音檔,遵循老師分享的剪輯心法:「聲音剪輯也要有畫面,就像我們用WORD文書剪輯時也是要剪剪貼貼、移動段落。」慢慢讓音檔變得節奏更自然流暢的語音故事,透過不同世代的銅鑼學員創作的地方聲音內容,銅鑼彷彿更有想像的空間,讓人看見農業鄉鎮更深一層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