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架和平板手機,每一組搭建出自己的動畫片攝影棚。 擅長圖像創作的五峰 DOC 學員們,在綺瑩老師的引導下,用部落的生活和文化元素進行故事創作。
「編織要一上一下,圖形要安排正確」,橫跨不同世代的學員,用輕黏土和加工後的紙材,手做復刻版的泰雅織布機,重現織布的經緯和邏輯,讓偶動畫的拍攝課程,成了文化傳承的現場。每週日要去的清泉天主堂,穿著傳統服飾跳舞的小人偶,還有教堂外的天使像,鮮明可愛的人偶和物件,透過拍攝剪輯的 APP,開始在鏡頭下活了起來。泰雅織布機、蓋穀倉、清泉天主堂、營火舞,這些部落生活中的經典場景,在捏偶拍片的過程中,都變成富有童趣的故事畫面,也將珍貴的清泉部落生活文化,用手創的定格動畫,留存傳播至更多地方。
偶動畫在學員的隨興創作中很快地拍攝完成,為了替這系列充滿泰雅文化的動畫短片加上合適的後製,老師請在場的小朋友發揮桃山國小合唱團的實力,為自創的動畫片配唱,平常熱愛研究部落文化的學員秀菊,也協助為動畫片撰寫文案。歷經忙碌的拍攝剪輯,五峰 DOC 結合眾人之力完成的偶動畫短片,是一部部簡單卻意義深邃-代表清泉生活創意結晶。
《我的偶動畫》課程牽起部落的大人和小孩,跨世代聯手合力完成六部作品,以泰雅及信仰文化為主題,學習用數位工具整合不同形式的創作內容,將五峰的文化與生活轉變為能觸動人心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