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土地曾經的名字都有著當時的時空意義,每一個「老地方」都是沙坑人的回憶所在,每一個「老地名」都是開啟傳說記憶的鑰匙。「沙坑老地名」透過地景曾經的名字,回溯舊時故事,傳承祖先傳說中的沙坑故事。DOC 學員聽耆老說老地名的由來,走訪沙坑實地探勘,了解自己家鄉的故事。
橫山鄉沙坑村昔稱太平地,亦名崩崁。先民到此開墾當時沒有路 就沿坑(客語河唸坑)而上 每逢轉彎地方都堆滿沙,先民稱這條坑叫做沙坑(客語)。坎早期耕種的田地很會崩塌,居民為了生活與生存開山闢地、開水圳。大平地為何以前稱作"崩坎"、漥子窟、大窩、牛角窩等地名的由來,時至今日這些老地名已漸漸被人遺忘,故邀請社區耆老長者分享,耆老們熱烈發言。
沙坑社區位於新竹縣橫山鄉內,範圍包含了位於台三線兩旁的「沙坑聚落」與「大平地聚落」,社區內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占了九成八。民國 50 年代社區主要種植茶葉與水稻維生,60 年代後工業化社會來臨,社區產業逐漸沒落、年輕人也往大都市移居,現在 370 多戶的居民中,65 歲以上人口就占了近四分之一,社區人口結構為老年社會。DOC 透過數位,讓長者也能自己留存回憶故事,紀錄耆老訪談,老師和學員更親自至遺跡做實地踏查、拍照,收集珍貴的圖文素材。
耆老手繪記憶中的地理位置圖,尋找老地名的由來
沙坑、馬福、八十份、長四朗、濫仔、中央圃、船仔窩、百色壢、黃藤坪、下四股、牛角窩、山豬柵、打鐵坑、煙筒坪、燈心窩、墩仔、二埆、金雞渡子、腦坑、風窿嘴、石棟仔、深壢、九司地、豆腐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