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BANNER 超連結區域2
:::
金廣福
發布日期:2016-07-15

金廣福的外觀門口

新竹縣唯一第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創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屬清代墾拓大隘地區的一個據點,也是金廣福墾號的辦公室。金廣福墾號是由官方主導補助,再由閩客籍人士合資而成的一個開發公司,其名稱之「金」取意為吉利、「廣」為廣東、「福」為福建。金廣福公館現址即為當時之拓墾組織營運總部及隘防指揮中心。金廣福之拓墾範圍包括今日之北埔鄉、寶山鄉、峨眉鄉等地,至清朝後期已擴展至今苗栗縣南庄鄉、三灣鄉一帶。

 

金廣福之組成是於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當時的淡水同知李嗣鄴,出資補助九芎林庄總理姜秀鑾設立隘樓十五座,並僱用隘丁來加強沿山一帶防務,次年更下令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與姜秀鑾組織金廣福,閩籍墾戶首周邦正住在竹塹城內,主管有關衙門公事和會計事務,並掌管戳記;粵籍墾戶首姜秀鑾則進駐墾區,擔任守隘防番和督工開墾的任務。姜周二人分工合作進行墾拓事業,使得墾拓事業漸有進展,為大隘地區的開發奠下基礎。金廣福墾號是一個由閩粵兩籍業戶與舖戶合股組成,兼具防番與土地拓墾功能的組織。組成後由姜秀鑾率領閩粵兩籍佃農數百人,從樹杞林(今竹東)附近突進北埔,建立據點,然後建設新隘三十六處,形成一個大防禦線,因此又稱大隘。

 

金廣福之字義,其中「金」為臺商取名俗例,以金字起頭,取其發財多金之意,「廣」代表廣東,「福」代表福建,這在臺灣早期閩、粵兩籍人士互鬥嚴重情況下,堪稱少見,為臺灣閩粵族群之合作立下典範。不過金廣福的武裝拓墾,也與世居當地的臺灣原住民(賽夏族為主)正面衝突,隘勇死傷無數。《樹杞林志》就提過「山內面橫截,建設銃櫃,與番血戰數十陣,隘丁戰歿無數,股內傾囊」的戰爭實況。 在1898年(明治31年)臺灣總督府廢止「三段警備制」, 建立地方警察制度之後, 北埔警察署、北埔辨務署等均曾借用金廣福公館辦公。這座建築物也是全臺灣維一倖存的一座公館,由於其歷史意義與特殊性,被內政部指定為第一級古蹟。

 

建築形式

 

金廣福公館的建築形式為兩進一院之四合院格局,其兩側還各有一條外護龍。右外護龍於1935年大地震後改建為日式建築,而左外護龍目前仍維持清代原有格局。鄰近的天水堂是姜秀鑾的故居,現由姜家家族自行修繕維護,目前仍有姜秀鑾後裔居住其中。

 

為保護珍貴的文化資產,現懸掛於金廣福公館大廳前之金廣福匾額為複製品,原件由北埔姜家後代另行收藏。

 

歷任墾戶首

 

「金廣福大隘」自道光15年(1835年)創立至光緒12年(1886年)劉銘傳實施裁隘政策為止,共傳四任粵籍墾戶首、三任閩籍墾戶首,經歷52年。

 

因山區拓墾工作艱險困難,需費資金龐大,閩籍人士參與意願降低而逐漸退出,致使金廣福拓墾事業的主導權由姜家全面掌控。

 

修復過程       

 

金廣福公館作為「金廣福墾號」的辦公室,在隘墾的五十餘年中或有修繕,但未留下記錄。日本領台後,金廣福公館先後作為憲冰分對屯新竹辦務署北埔支署衙署,又改用作北埔支廳宿舍。雖然格局未有更動,但內部空間多有因使用而調整。1935年(昭和10)發生關刀山大地震,金廣福公館嚴重受損,隨後加以整修,並運用日式構架,成為一個傳統建築與日式建築的混合體。修復之後,部份空間作為穀倉之用。

 

民國72年金廣福公館經內政部指定為台閩地區第一級古蹟,之後雖有整修之議,但因部份爭議,致遲遲無法進行修復。88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金獷服公館建築嚴重傾毀,經內政部補助進行緊急搶修,予以加固並搭設保護棚架。隨後新竹縣政府積極協調所有權人,進行修復作業,並獲內政部核定動支九二一震災社區重建更新基金辦理修復工程,於90年元月動工,至92年4月完工。

 

 

地址:新竹縣北埔鄉北埔村五鄰中正路1號及6號
座標:24°42′03″N 121°03′28″E
創建年代: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