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BANNER 超連結區域2BANNER 超連結區域3BANNER 超連結區域4
:::
大地採集 — 我是公民科學家
上課日期:113/08/08
縣市:苗栗縣
開課單位:財團法人明基基金會-公館DOC
上課地點:DOC教室
公民科學家概述
iNaturalist 平台操作
生態物種觀察辨識
地方生態圖文創作
[上課照片]

在戶外野草踏查的講師與學員

探索公館百草姿態 點亮地圖生態足跡 

 

一草一天地,林芝宇老師「大地採集 — 我是公民科學家」的課程中,帶領公館 DOC 的學員,了解百草的面貌與功能,從辨識開始認識植物的類別,讓雜草不再是無臉的陌生風景,並透過學習公民科學家的方法和工具,讓認識家鄉生態可以更有系統和方向的累積。 

芝宇老師先將百草有趣豐富的面貌介紹給大家,原來雜草可以入菜煮泡麵、做成雜草天婦羅,還可以有各種與藝術和料理的結合,浪跡天涯獲得的雜草民俗觀察,讓學員們對雜草的可能性開始感到趣味盎然。 

學員使用平板進行草語創作

熱天裡學員們帶著手機到戶外踏尋,老師教導大家拍攝植物、辨識特徵和上傳平台的三個重點 : 拍攝全株、條枝葉序、花果。進行戶外觀察紀錄後,學員們隨老師回到教室裡整理和辨識雜草,芝宇老師教導大家用 iNaturalist平台來觀察與紀錄植物 ,「認識植物」網站認識植物的科屬,也認識植物的用途。雜草彼此間有許多相異和相似的外觀,如脣形花科方形的莖、互生的葉,禾本科莖上的節,從這些線索中慢慢辨別出植物的樣貌。 

學員們與自己的作品

在學習了如何辨識和記錄植物後,芝宇老師引導學員們用iPad進行在地植物的個人創作,每個人選擇喜歡的一樣雜草,並賦予它們屬於自己的「植物物語」,將植物特徵和情感聯繫起來,賦予它們新的意義。透過感性與自然建立更深層的連結,學員們也為每株植物編織了屬於它的感想。 

重新認識了腳下的土地,發現了雜草背後豐富的文化與自然價值,不僅在課堂中學會了如何使用數位工具進行植物辨識,更建立了對自然的尊重與保護意識。以科學與藝術的方式,書寫著屬於自己的自然故事。 

 

最後老師請學員利用平板將就自己採集的野草拍下來並做畫,

畫出地方生態圖文創作,再給它一個詞做為代表。

含羞草:明哲保身;馬櫻丹:瘠寒不拘;牛筋草:堅忍不拔

鬼針草:愛恨交錯;馬莉莉:招蜂引蝶;鹿仔樹:孕育大地之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