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BANNER 超連結區域2
:::
[課程內容]「吉娃斯愛科技活動營」— 機器人會取代醫生嗎?
上課日期:107/10/15
縣市:苗栗縣
開課單位:明基友達基金會-銅鑼DOC
上課地點:DOC教室
一、 科技新知講座
(一) 講座主題:機器人會取代醫生嗎?
(二) 講座科學家:陳恆安
(三) 講座內容大綱
機器人科學
人工智慧科技發展
(四) 與科學家講座午餐互動

二、資訊科技應用
(一)觀賞《吉娃斯愛科學》3D科學動畫
(二)體驗《吉娃斯愛科學》科學遊戲繪本
(三)體驗《吉娃斯愛科學》科學遊戲VR

三、科技新知與資訊科技應用的反思與回饋
學員填寫學習心得單
[DOC成果]

成功大學歷史系的教授陳恒安教授來到銅鑼DOC和學員們分享「機器人會取代醫生嗎?」的未來提問,並從歷史的演進中,試著找到一些解答。

 

陳教授從歷史中「消失的」與「仍平行存在的」去探討AI科技發展到現在,對人類的衝擊。包括神性的消失、作為宇宙中心的消失、存在意義的消失、理性的消失等,從生物科技的發展上,人工產生的「哈佛鼠」、「桃莉羊」、基因改造、移植等繁衍遺傳的科技不斷更新下,人類最後的堡壘會是什麼?而AI的發展,對人類來說到底是幫助,還是夢靨一場?

 

思考完這些科技演變大哉問後,回過頭來討論「什麼是疾病?」醫生在醫病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陳教授提出醫師哲學家雅斯培的研究啟示,作為高端科技技術發展下的醫師,究竟主要的功能是什麼?許多疾病都被研究透徹的當代,病理學背後有大量的數據資料來支撐對應的醫療方式與藥物的使用,這樣一來,AI是不是可以撈取疾病數據庫來判定病況,根本不需要透過醫師問診?但實際上,數量的代表性跟對於質量的感受並非成正比或正相關。發生在他人身上的疾病,和自己身上的病痛,也不可能完全等同。陳教授開玩笑的說,也許我們要開始適應和機器對話的能力,譬如說聽到語音留言的機器音不會立刻結束通話,才有辦法接受未來醫療科技上,可能由「機器人」醫師先來詢問你病兆後,才接觸到「真人」醫師的轉變。

 

講座的最後,幾個問題大家一起動動腦,
如果我們都是醫生,我們怎麼看待人工智慧取代醫生的警告?
什麼是醫生絕對不可取代的部分?
量化精確的要求下,是否忽略什麼?
科學技術暫時停止處,人類需要什麼呢?

 

▼圖一:銅鑼 DOC 學員和陳恒安教授一起探討人工智慧的發展

 

銅鑼 DOC 學員和陳恒安教授一起探討人工智慧的發展

▼圖二:觀賞《吉娃斯愛科學》3D科學動畫,體驗《吉娃斯愛科學》科學遊戲繪本

觀賞《吉娃斯愛科學》3D科學動畫,體驗《吉娃斯愛科學》科學遊戲繪本

▼圖三:體驗《吉娃斯愛科學》科學遊戲VR,科技新知與資訊科技應用的反思與回饋

體驗《吉娃斯愛科學》科學遊戲VR,科技新知與資訊科技應用的反思與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