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BANNER 超連結區域2
:::
馬光錦樂齋大鼓陣
發布日期:2018-03-06  人氣:235

馬光錦樂齋大鼓陣

馬光錦樂齋團主黃蘭述說有關大鼓陣、布馬陣及龜弄蟯的特色,自大鼓陣成立後,公演已有三十五餘年。曾祖父黃教先生於民國三十五年創立錦樂齋大鼓陣,民國七十五年,父親黃春發再創布馬陣、龜弄蟯之特色。團長14歲開始學習,民國七十五年農曆七月第一次在雲林縣台西鄉公演;八十八、八十九年大鼓陣即是車上大鼓,亦是車鼓陣,源於華北,流傳到福建後,結合南管音律、民歌形成歌舞小戲之特色,先`民移居台灣,將此特色帶入台灣,凡遇迎神賽會遊行、喜慶節日時,車鼓表演不可缺一,從遊藝性雜技演化的唱跳歌舞兼備,以一丑一旦為基本角色,編成數組輪番演出,常用樂器有月琴、橫笛、椰胡、三弦、小嗩吶、鼓、鑼、鈸等,南曲唱謠,配合七字四句的歌詞,流露出農村社會的滑稽嘲弄的諧戲。
   布馬陣原始形態以竹製作為馬,稱為『竹馬戲』,逐漸改為布,稱為『布馬陣』。布馬陣演出者扮演狀元、侍從、馬夫、船夫等角色,配合布馬、傘、扇、扁擔、船槳等道具,配合嗩吶、鑼、鼓、大小鐃鈸之樂聲,構成演者不同動作、逗人諧趣,娛樂觀眾,具有民俗技藝之特色。該團編演從站立鴨蛋走過去,吞火吐火,舌火吐彩帶。有好伴舞、翻斛斗,狀元騎布馬回來遊街,吃草、過橋、馬掉落洞中之演劇。
   龜弄蟯之特色為烏龜男戲弄蛤仔女,蛤仔洗澡,烏龜偷看,頭被夾住,踢蛤仔,蛤仔不放,最後好禮相求;蛤仔才同意一同回去的地方戲。
   大鼓陣、布馬陣及龜弄蟯的特色,服裝統一,極為奇巧,花樣變化,內容逗趣,隱喻勸善,頻使觀眾驚歎娛樂。演出以廟會、迎神、喜慶喪事,機關團體、學校邀請表演,以彰化縣市、雲林縣內為多,台中、嘉義、台南至全省公開表演。其父鼓勵團長要有信心毅力將民俗技藝傳承下去,絕不能中途斷承,保存傳統藝術及發揚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