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BANNER 超連結區域2
:::
【大莆林水鬼|考據篇】在地生活的發言:鹿堀溝的水鬼
發布日期:2018-02-28  人氣:2035

鹿堀溝從最早的鹿場,戰場,糖廠,到現在的育菁親水公園,歷經漢人的水利建設,日本時期的水鬼傳說,在現在的鹿堀溝的附近.

作者:林祉均

鹿堀溝的午後很安靜,吃過午飯後的時間浸在睡眠裡。我走了一圈鹿堀溝,回到阿彌陀公廟內還是沒有人,但阿彌陀公廟右方,一間沒有門的店口一眼就能望進裡頭,原本躺在藤椅上的阿伯起床了。我站在阿彌陀公廟外盤算著,畢竟阿伯是我在鹿堀溝附近看到唯一醒著的人。所以我在店門口打了招呼,原本打開電視的阿伯,邊看邊跟我說話,後來看我沒有要結束談話的意思,他站起身關掉了琅琊榜,開始了我這次旅程最核心的對話。

  阿伯口中敘述的大莆林水鬼,是我第一次聽到真人講述的版本,不是在論文、書籍裡所看見的,而是生活在當地的阿伯,在他過去的生命經驗裡所看見聽見的大莆林水鬼。阿伯不是文史學家,他目前是一位腳踏車店的老闆,他所知道的和跟我說的,不過就是他人生資料庫裡的故事。想想,就像是任何一個問我生活過的地方所發生的故事的人,我能以我記憶中的片段去回答。每一個在地人所表述的故事,對於這個地點發生的歷史記憶都有不同的詮釋,無論真實與否,都是一條寶貴的線索,是一個人與土地衍生的連結。

  所以,相較於查詢到的論文與資料,在旅程開始之前,在五月關於「大莆林水鬼」的第一篇文章的開頭,我想以阿伯的口述得到的感想,來當作考據的開始。而在那個午後與阿伯詳細的相遇,請容我在遊記篇中細細道來。

水鬼之始:抗日古戰場

  相安無事過了許多年,攪動鹿堀溝波瀾,召喚出水鬼傳說的開始,是從日本人來到嘉義說起。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年,我二十八歲……七月十五日,新港人廖尤從大莆林奔回,說皇軍已經到了大莆林。」這是節錄自新港庄士紳林維朝在《勞生略歷》日記中的內容。

  光緒二十一年,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5月29日,日軍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率軍從澳底登陸,從北到南攻佔各個村莊,日軍佔領了彰化和鹿港,攻到斗南的時候,樺山總督下令近衛師團暫時休息停止南進,派遣強力偵察隊,先向大林地區作試探性戰鬥,探查臺南,九月初二的時候,佔領大莆林,北上的台南鎮總兵楊泗洪率領五百名正規軍,和簡成功、簡精華、黃榮邦等諸羅山義勇軍義民軍加入攻擊,在交火中,楊泗洪陣亡,但正規軍和義民並沒有撤退,仍和日軍在鹿堀溝與觀音亭(今昭慶禪寺)作戰,日軍曾經在大林國中紮營,遇到諸羅山義勇軍,雙方在觀音亭一帶交戰,當時日本軍三分之一得霍亂,北白川宮也得到霍亂,在十七天後病逝。

  大莆林的居民勇敢抵抗日軍,日軍進攻村莊時,回程經過一座竹橋,被抗日民眾用力拖垮竹橋,導致日軍死了不少人,隔日引起日軍報復,大莆林也有死傷,村民將勇士的屍體安葬,設立大眾爺公(萬善爺祠)。當時諸羅山義勇軍分散到「打貓」(今民雄)、員林一帶,義勇兵死傷眾多,這也就是為什麼大林有許多大眾爺公廟的原因,可見當時戰事的慘烈。

  而鹿堀溝作為抗日戰場,戰死的魂魄不計其數,開始有「水鬼」的傳聞,然而,在抗日事件漸漸平息後,鹿堀溝水鬼傳聞卻甚囂塵上,這就跟大林糖廠有關了。

 

保佑神明的廟宇!

水鬼傳說前的鹿堀溝

  關於大莆林水鬼的一切,要從鹿堀溝開始說起,《嘉義縣鄉土史料》為了瞭解嘉義縣過去的面貌,在民國87年,聚集耆老聊聊他們記憶裡嘉義的樣貌。大林耆老鄭贊育先生是這樣描述早年的大林,從明清以來,因為到處雜草叢生,所以大林舊地名叫「大莆林」,大莆林是指樹叢、水草多的地方。

  鹿堀溝以前是「潭」不是「溝」。原為潭墘處有一個小潭,潭的後方到大林國中有小球山,電信局附近的牛墟有一個大池子,到甘蔗崙則有大魚池,水鹿和山羌時常在園林出現吃鹿樹皮絲、喝水,因此有這個地名。

  在討論會上,樊賜生先生也提到「大莆林」命名由來和鄭成功來臺有關,當時劉國軒軍師來到附近安營立寨,發現大林地理環境不錯,居民在大林開墾時命名,上下員林、林投和內林是鄭成功時代就定的地名。

  嘉義平原地區,居民大多從事農業耕作,對於農民來說,水源尤其重要,大林的開發從康熙末年開始,漢人移民拓墾台灣,開發的重點是能使地力增加的水利設施。鹿崛溝有灌溉農作物的功能,附近漸漸形成農村聚落,促進村際組織成長。嘉義地區的水利體系在乾隆時期完成,從雍正到咸豐先後有內林圳、中林圳等增建,在日治時候合併為大林圳。

  這裡的乾季長達半年,雨集中在夏天,即使開闢圳到但水資源有限, 土地以旱園為主極少水田,而甘蔗是旱作,也是除了稻米以外,大莆林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早從鄭氏時期開始,直到日治時代,政府獎勵種稻與蔗,種甘蔗的旱園採取與稻米輪作的方式,增加收成。

  農作物耕種灌溉需要水資源,但嘉義平原因為每個庄頭所在的位置不一,分配到的水源也有所不同,乾旱期爭水而形成的械鬥頻頻,而與鹿堀溝有關的例子,就要講到現今在鹿堀溝頭的蔡葉兩將軍廟。

深不可及的溝渠住著延宕工程的妖怪?

  康熙末年,蔡貓東曾經率領農民在三角仔東北端築水壩,引石龜溪上游的水灌溉三角仔、潭墘、大湖等地的農田。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當時大湖庄和下埤頭庄因為搶水而惡鬥,大湖庄的蔡貓東和富紳葉王提議在鹿堀溝建立水庫蓄水池,灌溉下埤頭庄的農田,開始將圳水分成十股,留四股給原先農戶灌溉,剩下的三股給下埤頭,三股給排仔路。

  早期技術沒那麼發達,興建工程艱難,建造水庫大堤時數次失敗,蔡貓東不禁懷疑鹿堀溝裡是否有妖怪作亂。當時還沒有水鬼傳說這個概念,會覺得有妖怪作亂,可能是因為人類會把常理無法解釋、無能為力的事件,歸類為超自然現象,而且深不見底的水潭,底下住著什麼,光是靠無限的想像空間,就可以安心地把工程失敗怪罪潭底妖怪,有了這個結論之後,蔡貓東立將寶刀擲往湖中,並且說如果要得到寶刀的人,必須用「粗糠結繩」才能吊出。粗糠結繩是指將米糠用手搓成繩子,也有俗語說「粗糠結繩—─有來頭之人」,後來奇怪的是,水庫就這樣順利完成,也許是妖怪也不想揹這個鍋吧。下埤頭庄在十股圳完成後水源足農產豐,化解了兩庄恩怨,人們感念蔡貓東和葉王,在鹿堀溝大壩西南側建廟祭祀兩人,也就是現在在大林國中校門前,大樹下的蔡葉兩將軍廟。

原來是蔡葉兩將軍廟啊 !

因糖而聚集的螞蟻

  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新任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上任後,為了殖民地能經濟獨立,對糖業採取了積極保護和獎勵措施,嘉義先後建了蒜頭、南靖和大林這三座主要糖廠。

  大林鎮的大湖新式糖廠,是在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十月設立,屬於新高糖株氏會社的嘉義工廠,大正二年(1913年)開始製糖,之後和日糖興業株氏會社合併,改名為日糖興業株式會社臺灣支社大林製糖所,光復後,於1945年國民政府正式接收,改名為臺灣糖業有限公司大林糖廠,民國81年併於北港糖廠,民國85年大林糖廠停產,到現在可以看見糖廠的舊貌,走過工廠前的椰林大道,向左轉就能看到台糖的研發大樓,與舊式煙囪形成強烈的對比。

  通常,設立糖廍的條件是臨溪畔、溝渠或埤池,這就是為什麼大林糖廠離鹿堀溝這麼近的原因,而大林的位置條件與聯外交通,有易達性的優勢。日本政府為了有效控制人民,透過軍隊修築公路,建設縱貫鐵路,各糖廠築有製糖專用鐵路載運甘蔗與砂糖,就近於大林站輸出。

  大林新式糖廠高聳的煙囪,與錯綜分布的五分仔車(小火車),改變農民耕作習慣,新式交通引進後,改變了農家生活方式。以糖廠為中心的交通網,較昔日牛車便利,加掛龜仔邊車,蔗農可以乘坐,農民採收完再農作物等回程車的空檔,順便到附近中心聚落,也就是大林鎮上的牛畜市場看牛、買牛與添購農具,採買生活用品。

  大林糖廠設立後,當時居民的職業大多在糖廠工作,其次是種甘蔗,職業都與糖業有關。糖廠所在地附近人口激增,產生新興糖業聚落,吸引了許多漢人來糖廠工作,加上原本的日人,糖廠附近漸漸變得熱鬧。

  那這和水鬼有什麼關係呢?在大林糖廠工作的漢人和日人下班後,會到糖廠前的地段吃飯放鬆飲酒作樂,糖廠前也是日本料理等飲食集中地。當時有不少日本女孩來到大林糖廠附近當藝妓,不如意的藝妓和賭博賭輸的人,一時想不開就跳入深不見底的鹿堀溝自殺,自殺的人數多了以後,流傳許多怪事,鹿堀溝也被稱為「水鬼窟」。在這裡流傳最有名的傳說是,這些自殺的人曾經透過手法,聘請布袋戲徹夜在鹿堀溝旁的臨頭樹下演戲,並交待班主不能念「阿彌陀佛」,班主演戲時覺得很多人在看戲,演了很久卻一直沒天亮的跡象,班主覺得事有蹊蹺,想起事先約定不可念的「阿彌陀佛」大念一聲後,突然戲棚垮了,天突然亮了起來,台下的觀眾也煙消雲散,這等怪異的事不斷傳出。在大正六年(1917年,民國五年),鎮民林有志在溝旁豎立刻有「南無阿彌陀佛」的大石頭,立廟祭祀,傳說才逐漸消失,在每年中秋也會大拜拜,祈求平安。

  鹿堀溝從最早的鹿場,戰場,糖廠,到現在的育菁親水公園,歷經漢人的水利建設,日本時期的水鬼傳說,現在的鹿堀溝的附近,抗日古戰場的遺跡,大林鎮的現況,還請各位跟我實際走一遭,在下篇的行程篇,會以地圖畫出探訪的足跡,到了當地,又會感覺到些什麼呢?我們下篇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