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林在地講師楊恩菊,於芎林 DOC 教導月桃編織,嫁入芎林 35 年。同時,身為社區規劃師的她,熱愛鄉土,芎林豐富的人文地景產,都對她有著深深的吸引力。
她為人熱情、做事細心,課程生動活潑,受到社區媽媽們的喜愛。因擅長手工藝,又鍾情於月桃創作,而在芎林中正橋下的自家農田裡,開始種植月桃、薑黃等等薑科植物,作為「月桃復育基地」。教學時,便能帶領學員進入基地,從認識「真正的」月桃開始。
進入園區,她帶領學員使用《形色》APP,對園區的各種植物進行掃描識別,接著利用事先準備的月桃梗,讓學員體驗材料「乾」、「濕」差異。新鮮的月桃梗,透過敲打,可以將梗的纖維敲軟,分離成又長又堅韌的月桃絲,能用來編織成美麗的月桃繩、環保杯提袋等;若將月桃梗透過陽光曝曬,則能一層層將月桃鞘剝離成片,做為製作月桃包、玫瑰花等的材料。學員們在園區裡,能用雙手與植物互動,並透過實作了解先民智慧的奧秘。
課程中,她注重互動經驗,因此課程開始之前,會先透過與主題相關的提問來暖身,讓學員互相認識,再進入主題,用數位與實物相輔相成,做月桃相關知識的引導進入實作,利用學員們在生活技能與生活角度上的差異,鼓勵學員觀摩彼此的做法,相互學習。
「長者皺紋臉上的笑容真的非常的棒。」她說,針對長輩的教學秘訣,就是多一些讚美與引導,讓學員們建立自信,「當有自信以後,他們都能做得比我們還棒」。
另外,她提到,長輩們身上都有許多生活「記憶」與「技藝」,未來若有機會開設課程,想要讓長輩們用自己擅長的手作作品,透過數位來描述、紀錄,做成專屬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書」。並期待DOC能給予講師培訓,補足在地講師的不足,「帶我們出去看看世界,讓我們有一些成長與更進步。」
「感謝輔導團隊與教育部,共同給予在地有這麼棒的學習模式。」她感謝教育部提供這麼棒的計畫,用心地培育在地民眾,給予學習的動力,讓學員體驗許多在地的人文地景產,深入認識,並讓大家在課程中獲得有教育性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