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著敬天的精神,第一堂課大夥雙手膜拜,誠心祁求上天幫忙,掀起序幕,接著進入主題,從秤梨香米、洗米、材燒蒸煮、米飯降溫、拌入酒麴、倒入大桶密封,一氣呵成;過程中老師用心的講解示範,學員們認真的聽,仔細的做,專職記錄影像的同學(淑梨)也不忘找到最佳位置拍攝。
經過35天發酵完成,接續上第二堂課,蒸餾、量測酒精濃度、過濾、裝瓶。這堂課學員能親手做的不多,大都各自觀察、聆聽,選擇重點部份拍照留存,除了淑梨為影片製作之需,利用空檔訪問老師,做為影片的說明及配音外,只有力氣大的男學員,協助搬運發酵完成的米漿,及蒸餾好的玉露和最後的渣渣(酒粕)。蒸餾一鍋約需3-4小時,活動的重頭戲,當然就是玉露裝瓶囉,兩鍋蒸餾出來的玉露混合後,確定酒精濃度為38度,看學員緊盯著秤,深恐自己的瓶少裝了斤兩。經過一番收拾及環境回復,最後感謝上天的幫忙,大夥再度雙手膜拜,將活動劃上句點。
感謝教育部的計畫經費提供,縣政府、明基友達基金會輔導、三灣農會及三灣DOC的安排,和老師無私的教導,給矛我們難得的體驗和美好的回憶,期待以後還有機會參與類似課程。整個活動進行大夥兒的心是歡暢的,為了學習新知,也因為疫情悶久了,能出來透透氣,會會好友,然最棒的結果是,我們的米香玉露不愧其名,令飲者(家裡堂兄弟)齒頰留香,讚不絕口,連我私藏要料理調味的兩小瓶,都想用公賣局的料理米酒來交換哩。回顧製作流程,這一串看似簡單的動作,重點則在米、水、酒麴比率,火侯、及時間的掌握,技術的傳承還是需要做影像紀錄來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