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時節,新竹縣、苗栗縣承辦人、竹苗輔導團隊及 DOC 執行秘書、志工來到蘊含深厚人文底蘊的老城雲林縣大埤鄉、斗六市,探訪百年老宅林園—詩人張禎祥故居「三秀園」、斗六太平老街屋,近距離感受老宅的魅力,傾聽時光故事。
「池面築亭宜狎鷺,榕蔭匝地好聽風。」是三秀園老園主張禎祥筆下的詩句,也正是這座佔地萬坪的古園所展現的風情,小橋流水、林蔭綠地。在張家後代傅恩弘帶領下,透過走讀園內歷史軌跡、詩文賞析,與詩人進行一場跨時空對話,重新領略古典詩社的文化氛圍。
三秀園所在的大埤鄉是酸菜的故鄉,也是全台稻米最大產地。一路行來,純樸的鄉村景致映入眼簾,田間散布著一捆捆的稻草捲,是農村精神最真實的象徵。三結社區將收割後的稻梗再利用,編織成一系列稻草藝術與文創商品,賦予稻草新的機會。在稻香園三結社區發展協會黃理事長熱情款待,我們品嘗了一頓滿載在地風味的料理,為下午的行程注入了滿滿能量,也更深入體驗社區稻草文化。
午後陽光灑落斗六太平老街,夥伴們跟隨關有仁老師與張妙祝老師的步伐,細細體會這條歷史悠久的街道,仿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挺立於街道兩側,見證著世代的更迭,每一幢老屋都講述著屬於它的故事,讓人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的人文風情與建築魅力。
從三秀園到太平老街,竹苗 DOC 夥伴不僅看見了不同社區的歷史風貌,更深刻體會到社區營造的努力。期望這趟旅程的所見所感成為未來創新的養分,為竹苗地區注入更多元的發展能量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