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期推動免費的偏鄉數位學習課程,主要是因為數位落差擴大了城鄉的差距,政府透過給予偏鄉地區民眾更多的學習資源,在民眾可以透過數位學習來獲得成長。在新北市的三芝數位機會中心的楊大哥便表示,因為長期服務偏鄉弱勢民眾,這些比較弱勢的民眾會因為想要工作卻不會電腦,而來到數位機會中心。有些社區的年輕人則是因為家裡沒有電腦,來到這裡使用免費的上網和電腦服務。大家可能對於弱勢族群的理解比較缺乏,很難理解為弱勢族群創造學習機會和給予物資是相同的重要。教育部新北、桃園與金門地區數位機會中心期初交流會,針對社區需求提出不同的學習課程規劃。
社區發展總是在有限的預算下,透過熱心的志工參與而獲得轉變。教育部數位機會中心便是在極為有限的預算下,總是想出很多擾動銀髮族學習的策略。例如新屋地區就會思考婆婆媽媽怎麼透過網路來規劃銀髮遊程,國小也可以結合社區的米食文化製作雙語版本的繪本教材,羅浮地區會思考文健站長者的數位創客體驗和數位影像紀錄、三芝地區還會規畫銀髮族的生前告別,如何透過數位的紀錄模式,感謝與感恩親友、金門的金湖DOC便想要用AR推動料羅灣的文史故事和記錄。 DOC的發展同時也非常需要鄉鎮公所的推動,例如社區長者不願意走出家門 ,教育部或者相關部會的各項計畫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協助。在過去的疫情期間,數位機會中心的學習社群中便發生了很多長輩的逝去,有些長輩單獨在家,學員間的彼此關心聯繫,才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理。數位機會中心同時也是各部會溝通地方創生的據點,在教育部的推動跨部會合作下,便有很多的學員加入青年回留、青年洄游、社區營造、城鄉創生與地方創生的團隊。
圖片說明:教育部在桃園新屋國小辦理DOC交流活動
圖片說明:真理大學李沿儒老師說明如何結合社區議題推動繪本動畫成為國小的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