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
:::
共食、共工 大安溪部落共同廚房
發布日期:2016-09-29  人氣:331


共食、共工的社會模式,在都市化的社會中,幾乎完全看不見,但在台灣山區部落,仍有社會團體成功保留傳統「共食共工」的生活模式,讓原本受助於社會的部落居民,能夠找到自己無可替代的優勢,與土地和部落文化之間,共同生存。

位於大安溪流域達觀部落的社團法人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服務範遍即此流域13個原住民部落,包含社區老人小孩照顧、國中學生課後輔導與獎助學金申請、中低收入獨居老人送餐、輔導當地民眾就業等,都是協會的服務範圍。

據協會執行秘書林建治描述,協會成立於民國95年,但此模式的雛型是從921地震後開始,當時政府與民間組織投入大量的資源,我們開始懂得重建,不過依然還是個受助者。為了擺脫「永遠的受助者」這個形象,我們決定自己成立協會,發展產業支持部落,就從大家都會的「種菜」開始。

從蔬菜班開始,提供工作機會,共同工作、共同吃飯,因此成立「共同廚房」,同時也思考市場機制。後來發現,其實部落裡的人情文化,才是無可取代的優勢,於是將部落長者的傳統技藝,小米醃豬肉、手工藝編織,完整保留並經過包裝行銷,發揚光大。

目前此協會透過政府資源與民間認養,已穩定一半以上的運作,未來以「發展獨立財源」為目標,發展部落文化特色,也輔導年輕人回鄉為部落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