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BANNER 超連結區域2
:::
大地採集 — 我是公民科學家
上課日期:113/08/09
縣市:新竹縣
開課單位:財團法人明基基金會-北埔DOC
上課地點:DOC教室
iNaturalist 平台介紹
生態物種觀察
自然影像拍攝
在地植物平板創作
[DOC成果]

學員們在戶外野草踏查大合照

顯影北埔繽紛百草  親近自然公民科學 

 

雜草只要被記得了名字,了解了特性,就成為了生活中的朋友。林芝宇老師來到歷史文化氣息濃厚的北埔,教導學員使用數位工具識草,揭開雜草的神秘面紗,透過觀察自然,使用iNaturalist平台進行生態物種的紀錄,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 

芝宇老師先分享自己在全台各地採集青草的趣事,提到許多意想不到的草本應用,菟絲子和牽牛花葉煮泡麵,學員們忍不住會心一笑。雜草不僅是食材,也是客家人代代相傳的生活智慧。芝宇老師介紹,簇葉牽牛花常用來洗頭髮,清香撲鼻,而它的葉子和花也是生活中的好幫手,祖先對自然資源的靈活應用,反映了傳統生活方式的永續性。 

 

講師帶領學員認識校園內的野草

在完成植物採集後,學員們回到教室,芝宇老師介紹 iNaturalist 記錄和拍攝採集到的植物,進一步辨識它們的科屬,並將資料上傳至平台,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貢獻一份力量。 學員們透過平台的 AI 功能迅速辨識植物的科屬,並深入了解植物的用途與特性。這些植物不僅僅是地面上的一抹綠色,更是生物多樣性網絡的重要成員,芝宇老師解釋:「生物多樣性就像一張精密的網絡,當其中一個環節破損時,整個生態系統都有可能受到影響。」期許大家透過持續觀察四季變化中的植物,成為真正的公民科學家,為生態保育盡一份力。 

 

學員與自己的作品大合照

培養對植物的新觀點後,瑋婷老師帶領大家進一步使用iPad來創作植物「雜物語」,透過觀察植物的細部作畫,並且依據特性和印象賦予它相關的一句話,如同古人透過花語傾訴心意一般,這樣共同親近土地、重新認識自然的過程,讓大家重新看見自己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環境,用心感受之後,生出了保護自然環境的愛,也有了新的啟發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