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BANNER 超連結區域2
[華視新聞網]水蜜桃釀在地酒 小農共創討酒吧
發布日期:2022-06-24  人氣:518

【記者莊子昀、江愷方/臺北市報導】

 

  「學這個可以賣水蜜桃嗎?」當初部落族人一句話,讓來到部落推廣數位應用的Sandy與部落一同努力創立「三光五月桃」。透過網路,販售部落五月採收,俗稱五月桃的水蜜桃,並推出由水蜜桃釀造的各式果實酒品牌「討酒吧」,在提升部落資訊能力的同時,增加水蜜桃的附加價值,也藉此減少惜福品的浪費。如今,討酒吧已經是一個集結一百多位小農,共同開發各式水果、穀物酒的品牌。

 

成立品牌 透過試喝推廣

  三光五月桃生產合作社與小農文創的合作在今年邁入第八年,當初是教育部數位應用推廣計畫的輔導團隊至位於桃園復興三光部落駐點,目標是提升當地的數位應用。但沒想到一開始就遇到招生困難的問題,一問之下才發現平時主要生產水蜜桃的部落居民並不清楚為什麼要學習電腦這類的新科技,直到他們發現透過網路,可以把部落五月採收,俗稱「五月桃」的水蜜桃販售到更遠的地方,才開始了一連串的合作過程。

  透過數位應用,小農文創與部落一起創辦了三光五月桃生產合作社,成立品牌,並藉由網路販賣商品。「水蜜桃是一種蠻脆弱的水果。」小農文創地方創生專案經理Sandy說。水蜜桃的賣相非常重要,若稍有碰撞、出現指紋,就無法販售給大眾,造成農損。為了減少損失與浪費,他們決定要把這些外表有些瑕疵的惜福品拿來做加工。當時部落傳統的佳餚——酒,就成為第一首選,過去部落就一直有釀酒的習慣,但礙於法律規定私釀酒不得販售,於是就透過建立「討酒吧」這個品牌,水蜜桃收成後載往臺中合作的酒廠釀造,讓酒變成合法產品。

  二〇一九年,討酒吧成立之初是藉由參加市集的快閃店,透過試喝的方式,讓消費者品嚐到不用任何香料的果實釀造,水蜜桃甘甜的香味在唇齒之間迴盪,Sandy說:「我對我們的酒非常有信心。」透過試喝,消費者可以感受到栽種水蜜桃者與釀酒者的用心。在與部落討教釀酒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部落中最好喝的那一家,是水蜜桃量放的最足的那家,因此討酒吧在釀酒時水果量從不吝嗇。在釀酒的過程中,也曾發生在技術或配方上發生失誤,導致酒釀壞了,必須整桶倒掉的問題,討酒吧費盡了千辛萬苦,才走到今天這一步。

左圖:討酒吧華山店中,三光五月桃所釀造的桃酒。右圖:藉由試喝與聞香的方式推廣討酒吧的酒。

圖片說明(左):討酒吧華山店中,三光五月桃所釀造的桃酒。 攝影/江愷方
圖片說明(右):藉由試喝與聞香的方式推廣討酒吧的酒。 攝影/莊子昀

 

多元發展 復興部落文化

  在二〇一〇年,泰雅族羅浮部落的林沛緹與族人們回部落做田野調查,發現部落有個多數人都沒參與過的祭典,找了十多個部落與七十歲以上的長者詢問後,才發現祭典與小米有關係,而決定透過小米把祭典找回來。種植小米並不容易,傳統的種植方式要先將小米去殼,混著泥土撒向土地,以避免重量輕的小米隨風飄走,或被螞蟻搬走,接著要用泥土覆蓋小米,並每天除草,等著小米發芽。「過程只能看天。」林沛緹說。然而進口小米的單價便宜,半斤只要五十元,遠超過部落種植小米的人力付出。於是部落決定研發多樣產品,像是小米辣醬、小米披薩等多樣小米產品,也與討酒吧合作,發展多項產品,提高小米的附加價值。

  除了水蜜桃酒以外,討酒吧也有生產水蜜桃小米酒,這是因為部落希望做小米的培育。小米是原住民飲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傳統的五大祭典之一就是小米祭。然而,沒有種植小米,就不會有小米的祭典,有的部落甚至將近一甲子沒有辦小米祭了。若恢復小米的種植,也能讓部落自主恢復他們的祭典。「當部落有提出一些想法的時候,就可以去討論要如何達成這件事。」Sandy說。所以才推出水蜜桃小米酒,讓部落可以持續去推廣小米的同時,也可以不用太擔心銷路。小農文創長期以來都有在與各地的小農合作,除了桃園復興三光部落以外,也有與羅浮部落中其他地區的多位小農合作,發展出梅酒喝、莓酒喝、百酒喝、麥酒喝等多樣產品,協助小農販售,並持續推廣不噴灑農藥的友善耕作。

  過去林沛緹就曾與討酒吧合作製作五月桃啤酒,也因此促成了這次由小米釀成的小米酒出現。「(討酒吧)一直把我們推到更不一樣的地方去。」林沛緹說。除了協助釀酒,討酒吧也幫忙開發新產品。林沛緹二〇二一年底擺攤販售小酒喝時,現場銷售一空,讓他感到非常驚訝,也對產品感到相當的有信心。

  經過部落不斷的研討,現今小米種植的方式已經與以往不同,透過先把小米放入培養土中,等其發芽再移入農田內的方式,來增加小米的存活率。林沛緹說:「先突破跟野草的戰爭,可以減少很多人力的消耗。」藉由新技術輔助種植,增加小米的收成量,也期望能發展更多小米相關的產品,提高種植小米的收入來源,保存傳統文化中的祭典。

左圖:部落掙了錢,討酒吧禮盒上的猴子也換上一身傳統服飾。右圖:部落小米豐收,一同在採收小米的族人。

圖片說明(左):部落掙了錢,討酒吧禮盒上的猴子也換上一身傳統服飾。 攝影/江愷方
圖片說明(右):部落小米豐收,一同在採收小米的族人。 圖片提供/林沛緹

 

克服困難

  在過程中也遇到了相當多的困難,像是最初團隊要集結小農合作,就受到質疑「是不是來騙錢的」,在收購水蜜桃的過程中也遇到如價格如何訂定的問題。為了取得部落的信任,就由當時據點的三光國小統一號召,來吸引農民的加入。前期要產生共識,朝向生產合作社的模式發展時,也經歷了很長一段的溝通,才達成現在共同銷售,友善耕種的模式。

  有一年五月桃大產,看似能有好收穫的同時,卻在採收期遇上大雨,造成蚊蟲爆發,農民們不得不停止出貨,造成部落很大的損失。同時也讓族人們對友善耕作產生懷疑,不禁讓他們擔心若沒有噴灑農藥,下一期會不會也遇到蚊蟲造成莫大的損失?

  「這也是經過很多內部討論,如何去學習做這件朝友善種植的方向前進。」Sandy說。就連討酒吧的成立其實也能促進友善種植的進行,因為以前部落會將惜福品再放回田中,讓它自然腐化,成為養分,但與此同時也會吸引果蠅這類的蚊蟲出現,使部落又不得不噴灑農藥以避免下一期的五月桃受到蟲害影響。藉由釀酒,解決了惜福品處理的問題,更能推動友善耕作的實行。

桃酒喝的釀造過程。

圖片說明:桃酒喝的釀造過程。 製圖/莊子昀

 

與消費者溝通 發展本土品牌

  平時討酒吧就會藉社群平臺與消費者溝通、分享,讓消費者知道他們吃下口的作物是如何到達消費端的。有一年上山的路段土石崩塌,只能沿著河床去載貨,他們就透過facebook分享,讓消費者知道這些水蜜桃得來不易,都是經過河床下來的。此外過去也曾與其他通路合作,如果物配、無毒農、全聯、統一等,透過與更多的通路合作,把好的農產品推薦給消費者。

  酒相對於其他產品而言,是較容易保存的商品,若將來部落想要自行銷售,不用擔心會有囤貨的問題。相對的,水蜜桃是較不能保鮮的水果,採收後就要在一、兩天內快速送去酒廠,但部落在復興山上,上下山就要一小時,每年食材的運費就要高達幾十萬,因此將來希望能在部落成立自己的釀酒廠,以減少成本,同時也打算讓部落族人練習到華山門市銷售,練習介紹自己的產品,讓他們將來能夠自立自強,成立自己的產業。

 

採訪側記

  臺北的雨連綿不絕的下了好幾天,採訪當天卻是難得的大晴天,華山園區裡人潮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在大太陽底下聽著sandy說著討酒吧是如何走到今天,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們又是如何解決的,不禁讓人感嘆這一切都是多麽得得來不易。從山上種桃、小米,又要運到山下釀酒、裝瓶、包裝,最後才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喝下手中那杯試喝的桃酒,淡淡的桃香四溢,我也默默的帶了一瓶回家。

 

華視新聞網連結:https://news.cts.com.tw/vita/campus/202203/20220329207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