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數位發達的年代,有多少人還願意一筆一畫的慢慢創作呢?在新城村中,仍有數十位長輩正提起毛筆,慢慢的、慢慢的在宣紙上留下自己對人生的祝福與願望。
書法與電繡,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因「慢工出細活」的精神緊緊相連,正是其中一種令人動容的創新實踐。
透過數位工具,我們可以將長輩手寫的書法作品掃描進電腦或平板,保留筆墨間的情感與力道,再運用繪圖軟體進行微調與轉檔,將書法的線條轉化為電繡機能識別的刺繡路徑。
兩者的結合,是傳統與創新的對話,是手工與心意的融合。
透過數位串接,將這份傳統筆意「織」進布料中,讓原本只能靜靜懸掛的墨寶,以全新形式呈現於衣飾、包袋或藝術裝置上。
這是一場時間與科技的協奏,是情感的延續,也是對匠心的敬意。從筆尖到針尖,每一道線條都承載著歲月與心意,證明——藝術,唯有慢慢來,才能深深觸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