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BANNER 超連結區域2
:::
[課程內容]【紀錄家鄉】社區歷史我來說
上課日期:109/03/07
縣市:宜蘭縣
開課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蘇澳DOC
上課地點:DOC教室
1.簡介文化記憶資料庫應用
2.訪談記錄
3.將資料數位化,編輯至網路平台
[DOC成果]

講師是在地有名的嚮導跟個位學員解說在地南方澳的特色,到說出秘境的景點以在地的故事讓這次遊走成為吸引學員的好奇心,讓每個學員既期待又興奮。

講師細細心解說在船隻的特色以介紹,船隻的種類與用途與補魚方式,早期船隻的種類與時代的變遷演變到現在的船隻的不同,讓每個對於船隻有豐富的知識。

遊走的方式,全體學生走南方澳內埤海邊全體合照。

[學員作品]

南方澳進安宮正殿供奉著獨一無二全世界最大用寶石珊瑚雕刻的媽祖神像

南方澳社區歷史觀摩路線:進安宮>>南天宮>>港區商場>>光南製冰廠>>南安國小步道>>南安國小>>內埤海灘>>北濱公園>>內埤漁港>>造船廠>>南寧魚市場

進安宮媽祖廟是北方澳居民的信仰中心,因1975年北方澳規劃設為軍事管制區,將北方澳居民遷居,信徒就原進安宮向媽祖擲筊結果媽祖不願意離開,只好將鎮殿媽祖留在原廟,並一媽祖指示於南方澳第三漁港頂端處重新修建一座進安宮。正殿供奉著『寶石珊瑚媽祖』為獨一無二全世界最大用寶石珊瑚雕刻的媽祖神像。

座落於南方澳第一漁港頂端處的南天宮媽祖廟是南方澳漁民的信仰中心。主祀天上聖母,一樓供奉五尊湄洲媽祖,二樓供奉以巨型綠玉雕鑿而成的玉媽祖,三樓供奉的則是黃金重達203.8公斤打造的金媽祖,廟內的金、玉媽祖、五尊湄洲媽祖以及福建湄洲媽祖總聯絡處聘書,都是廟內的特色亮點,聲名遠播因此長年香客如織。

進安宮與南天宮相距不到三百公尺。兩廟毗鄰,常有較勁。南天宮因率先供奉五尊湄洲媽祖神像的關係,一時聲名大噪。進安宮信徒為了一別苗頭,也從祖廟運回媽祖的父親林惟愨和母親王氏夫人來供奉。南天宮爾後也取得福建湄洲媽祖總聯絡處聘書以及相繼的打造巨型金、玉媽祖神像,然進安宮則有寶石珊瑚媽祖。兩廟的互動,良性競爭,更成為南方澳特有的地方宗教文化。

港區商場原為南方澳『漁民之家』所在地,約民國59年(1970年)改建為港區商場,是台灣早期常見住商合一的商場大樓,漁民居家住宅及商店營業共存的空間配置,雖然現今居住及店家皆不復當年,但斑駁的痕跡仍不難想像南方澳曾經的繁榮興盛時期。

因應南方澳漁港豐收的魚獲,冷凍製冰廠供應碎冰,至船艙或上岸漁獲保鮮,魚販也會將碎冰覆蓋在漁獲上面來冰藏,對於生鮮漁獲來說保鮮極為重要。而在現今漁船設備精進,大多附裝有冷凍設備,冰塊需求量銳減,製冰廠也因此不複榮景。

位在南方澳巷弄內的『光南製冰廠』,主要供應陸上保鮮用途,有趣的『打冰』不用話語暗號,更是承載老漁村的歷史痕跡。

連接宜蘭縣蘇澳鎮南安國小與南興社區的200公尺階梯,是多數南方澳67年級生的共同上學路徑,因為一次社區營造契機,書澳創聚197團體的號召下將上學步道加以彩繪,原本灰白斑駁的外表,出現無數繽紛魚兒躍然而上,魚兒力爭上游的景象更添趣味,許多校友紛紛回母校探望這條上學必經之路的新面貌。也讓南方澳人的共同記憶,以嶄新一面與訪客共享。

南安國小,南方澳的『最高』學府,座落山頂像一座小城堡,坐擁全台數一數二的山海景觀。簡約現代的建築美學風格,半開放的大階梯廣場空間,向著海的石柱群,此棟名為『迎曦樓』是眺望太平洋海景的好場所,風景宜人。相對於南方澳街上的擁擠與繁忙,南安國小算是鬧中取靜,給了南方澳小孩子一個得天獨厚、遼闊寬廣的絕佳學習空間。

南方澳人口中「內埤仔」內埤漁港,往港旁高起的學府路往內走去,豁然在眼前出現一灣海岸,就是「內埤海灣」。

漁港外側以沙丘堤岸與太平洋相隔,面對太平洋的沙丘,背山面海的地形,山光水色,景色怡人,腳踩在特有的礫石細沙混和的沙灘,白天可欣賞旭日東昇,浪潮波濤之壯麗,夜晚靜觀皓月千里,浮光躍金,海浪聲,微風吹撫。

靜謐的氣氛與樸實風情,此等美景總能讓人感受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話說北方澳居民民國64年(1975年)遷村於南建里內埤海灘岸旁,一排一排整齊的房舍,名為北濱二村,而他們在社區旁空地建立小公園就是北濱公園原形,公園內處處可見村民們的創作,退休漁民以石頭作為材料,拼貼成魚類圖騰,展現老漁民的藝術天份。公園中清風亭內掛放北方澳生活的老照片,以供居民懷舊,總有著一份北方澳居民濃濃的思鄉情懷,公園內的突兀的海軍地景裝置藝術,更說著北方澳遷居特有的歷史故事,別是一番風味。

『內埤漁港』

南方澳因漁港興建完成後,漁業興盛一時,吸引來自全台各地漁民先後大量移進。此際,南腔北調與民俗習性,頓時交會於南方澳。這批來自全台灣南北不同的原鄉人,包括北方澳人、壯圍人、龜山島人、小琉球人、澎湖人、東港人、恆村人….等。致使漁具漁法的多樣化,讓南方澳堪稱台灣漁業的百科全書,漁船的小常識、漁船特有的旗幟、祭典典故,觀察船上作業、岸邊捕網,感受討海人的辛勞。南方澳漁港多樣的漁業風情在此一覽無遺。

二次世界大戰過後,南方澳造船產業曾經盛況一時,但是隨著漁船結構多改用玻璃纖維材質,以及漁業逐漸沒落趨勢影響,純粹為近海漁船維修服務的工廠越來越減少了,造船廠營運趨向也隨之改變成大型船屋。船屋內國艦國造看似漁村升級景象,實為南方澳討海產業另一份悲懷。

位於南寧里的第二魚市場又稱南寧魚市場,提供船家小額交易,代客料理海鮮餐飲業,小規模的漁獲現場拍賣,一個複合式的觀光消費魚市場。但隨著建築物老舊即將面臨被拆除命運,往後漁船靠碼頭“現流”的漁獲直接卸貨即可交易的景象,或許只能成為追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