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
:::
【湖內DOC】塭仔袂使放拋荒:訪湖內DOC學員曾國順總幹事
發布日期:2022-05-30  人氣:84

總

魚塭夕照,可說是台灣西岸最美麗的人文地景之一。在高雄市的湖內區,境內魚塭更佔了一半以上的面積。行經湖內區的時候,一邊是翠綠的農田景觀,另一邊則是波光粼粼的魚塭風光,不同顏色、卻一樣遼闊的視野,總讓人心曠神怡。

坐落在中正路二段的湖內區農會,位於該區的行政中心,方便養殖戶跟農民往來辦事。「人講『沒錢農會借、有錢寄農會』,可以用來形容我們跟區內的養殖戶、農民之間的互動跟連結。」2020年接任高雄市湖內區農會總幹事的曾國順先生說:「我們農會最大的目的,就是要來服務農民。農民好,農會才會跟著好起來。」

宣傳照

台灣約自1956年開始,出現了鰻魚養殖的產業,距今已超過了一甲子。而曾總幹事的父親,則是約在1977、1978年,開啟了家中養殖鰻魚的事業。在兩代人接力經營下,身體力行,同時也見證了台灣超過40年的鰻魚養殖史。

「湖內的土地有一些以前是沉在海底的,是古潟湖『堯港內海』的一部份。所以我們這邊土壤鹽分很重,農作物不容易生長,很多地方就開挖拿來做魚塭。」曾總幹事說:「最早我們這邊的魚塭其實是養鴨子居多,鴨子在魚塭旁邊跑、水上面游,底下我們就養魚,屬於比較粗放的方式。那個時候鴨子是主力,吳郭魚之類的算是副產品。後來我們這裡有前輩去了解到鰻魚養殖的方式,才引進到我們湖內來。」

好吃美味的鰻魚肚

此後一部湖內的鰻魚養殖史,幾乎就等同於在地的興衰史。曾總幹事回憶,最初湖內的鰻魚都是外銷到香港,接著才轉型改為外銷日本。隨著養殖技術的提升,降低了人工跟飼料的成本,也提升了產量,造就長達十多年的外銷巔峰。「我進到農會服務大概是1996年,是整個產業正要往下掉的時候。」曾總幹事苦笑:「後面遇到幾波金融危機、金融風暴,我們鰻魚屬於高單價的商品,整個市場就萎縮下來。」

總幹事接受數位機會中心採訪

但是經過歷任總幹事與同仁的努力,與加工廠合作,研發各種產品,景氣也慢慢回溫。「但恢復的速度也不是太快。因為我們只會做,不會賣,產品要推出去,其實是很不容易。」曾總幹事說:「所以湖內國中設了DOC,邀請我們一起去上課,我們是很高興的。我們很希望透過網路的力量,來推這些加工的產品。只要我們自成一個品牌、銷售穩定,就可以跟養殖戶多收一些魚獲,大家一起共好。」

在總幹事的身分之外,曾國順先生其實也是一位養殖漁戶,跟其他兩位各有正職的兄弟,把父親一生的心血接下來。「人講『塭仔拋荒欸乎人笑』,」曾總幹事笑著說:「我們不要懶惰、努力做,一定還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