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仁愛數位機會中心(DOC)在2024年度的發展計畫中,透過數位資源的應用,不僅有效推進了地方文化保存與技藝傳承,更為生態復甦與社群參與注入了新活力。本年度的一項核心計畫,是以數位化紀錄與實地參與相結合的方式,修復部落中受損的山林步道,並藉此展現賽德克族特有的生態智慧與文化技藝。
仁愛DOC講師、賽德克族青年弓藝師李世嘉(Pawan Neyung)在今年七月啟動了一項步道修復計畫,帶領青年志工修復因去年風災及野豬活動受損的山林步道。這項計畫特別利用DOC的數位技術資源,包括拍攝紀錄、數位地圖建構和文化資料編纂,不僅讓修復過程透明化,也將這些珍貴的技術與工法以數位形式長期保存。
仁愛DOC執行秘書呂秀珍提到,這項計畫的靈感來自於地區復原的緊迫需求。「今年是仁愛DOC設立的第一年,我們面臨多重挑戰,包括風災帶來的生態池土石掩埋、步道損壞,以及地震引發的地質鬆動。我們希望透過DOC的數位資源,不僅修復環境,更能夠以數位化的方式記錄這些過程,讓文化與自然復振的成果可被更多人看到與學習。」
李世嘉老師認為,數位化技術的加入,讓文化保存變得更有深度與廣度。他說:「過去我們只能靠耆老的口述記錄文化,現在我們能用數位工具保存影像與過程,甚至讓這些資料成為其他部落的參考。」
未來,仁愛DOC計畫將持續利用數位資源拓展地方文化工作,包括開發數位課程教授步道修復工法、建立生態資料庫,以及結合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技術,讓更多人能透過沉浸式體驗了解賽德克族的文化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