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BANNER 超連結區域2
:::
2024《DOC 志工小旅行 No.2》苗栗苑裡藺草採收勞作
發布日期:2024-07-19  人氣:108

藺草收割成果豐碩

手割藺草致敬大地 見學百年編織工藝

 

夏至陽光燦爛,明泰科技大地志工們不畏豔陽,齊聚苑裡山腳「慈護宮」,準備迎接一日藺草勞作體驗;由於日照影響藺草品質甚大,收割時機需精準,才能有效收乾水分,使藺草呈現閃耀金黃色澤。明基基金會響應地方需求,攜手苑裡數位機會中心(簡稱苑裡 DOC)、《台灣藺草學會》共同辦理《 DOC志工小旅行》藺草收割勞作,透過與地方耆老、返鄉青年交流互動,認識珍貴藺編文化與地方創生的成長及蛻變。

 

跟隨《台灣藺草學會》黃增楨理事長的腳步,一行人小心翼翼步入藺草田,此刻《台灣藺草學會》蔣竹旺總幹事已經等在現場歡迎志工們的到來,抓緊時間為大家說明藺草收割及整草、束草等工作注意事項後,開始農務勞作,志工們戴上斗笠、手套,按照組別依序收割藺草,看似簡單的割草動作,執行起來卻不輕鬆,還沒輪到的組別趕緊為正在割草的夥伴加油,鼓勵大家多割一點,期待能夠減輕後面的工作;烈日下,彎腰勞動成了一種挑戰,體力消耗得快,衣服也被汗水浸透,卻沒有人喊苦放棄,眾人互相鼓勵,完成割草後,還需兩兩一組互相配合將藺草束好,有時綁得太鬆,一抱起來就散掉,大家便笑鬧著說要再留下來特訓,笑聲充滿田間,也為靜謚的農村帶來朝氣與希望。

 

一個上午努力,數捆青綠的藺草成果展示田間,沒有太多欣賞時間,必須趕緊運回曝曬,才算完成整個採收工作。志工將一綑綑藺草搬運上佈滿歲月痕跡的小鐵牛上,返程「慈護宮」準備曬藺工作。稍歇片刻,黃理事長分享曬藺技巧,看似簡單的只要雙手抓著一束藺草,再朝地面平均散開,讓每一根草都均勻受光就可以的步驟,實際操作起來是怎麼也無法順利鬆開,藺草總是頑固地糾結一塊。蔣總幹事見狀笑說「這都是他們一直在做的日常工作,所以很輕鬆熟練,只要多做幾次就會愈來愈上手。」在一次次嘗試調整下,藺草終於整齊地鋪滿空地上,空氣中散發著淡淡草香,志工雖揮汗如雨,卻樂在其中,雙手布滿草汁和泥土,正是與這片土地連結的美麗象徵。

曝曬藺草

《 DOC 職人》3Q 米食重現阿嬤古早味   料理分享苑裡飲食文化

 

飲食除了食物的味道,也涵蓋區域的飲食價值觀、習俗傳統、食材選擇、製作方式等,勞動後的工作餐,特別邀請《 DOC 職人》3Q 米食及舊社社區共同規劃,主理人陳欣怡為了不讓阿嬤的古早味消失,辭去工作返家,扛起傳承米食文化的重擔,以「3Q米食」為品牌名,表示對消費者長期支持的感謝之意,也象徵新世代接棒翻轉傳統精神。年紀輕輕的她分享菜餚時,臉上自信的神情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通霄、苑裡區域特有的料理「芋聳粿」(聳:台語音,意指如毛髮聳然,形容粿不平整之意)及「鯊魚餅」中所使用的菜脯、油蔥酥都是靠慢火手炒,滿滿台灣古早靈魂味道;欣怡也特別分享苑裡傳統粿食跟其他地區使用月桃葉蒸煮不同,使用的黃槿葉是靠海地區才有的,清淡的草香讓大眾更容易接受。不能錯過的還有「魚丸」這項特產,大量蔬菜熬製而成的魚丸湯,鮮美滋味令人難忘。

行走山腳百年社區  體驗小鎮日式風情

 

午後美好時光,《台灣藺草學會》黃理事長與蕭博駿專案經理,帶著志工們走讀山腳社區,《山腳國小日治後期宿宿群》四棟雙拼式木造房屋是典型的和風式建築,採雙面式的格局,地板挑高與地面之間設置氣窗,保持通風。牆壁為編竹夾泥牆,外面再覆蓋雨淋板。屋頂為水泥瓦,是典型的和風式建築,從屋頂的坡面可看出丙種、丁種的建築差別,原木造建築因為閒置多年,歷經風吹雨淋,曾一度面臨拆除的命運,在當地居民與仕紳請願奔走下,重新修整成為山腳社區重要的文化資產,可見歷史美學文化與環境生態保存的價值。現在宿舍被賦予全新的生命與價值,其中有一棟作為藺草編織教室與文化藝術傳承作品的展示間,散步其中可以感受迷人小鎮風情與寧靜優雅的環境。

山腳社區導覽

學習國寶級編藺技藝  見證帽蓆產業興盛軌跡

 

導覽結束,返回山腳社區農村工藝生活館,蕭博駿專案經理從大安溪流域產出品質最佳的藺草開始說起,一張張的簡報帶著志工一同領略藺編產業創新改革之路的艱辛,以及藺草與苑裡人間緊密的連結關係;分享《台灣藺草學會》與故宮、服裝設計師周裕穎的跨界合作,登上紐約時裝周,將藺草工藝文化搬上國際舞台,讓古老的技藝重獲新生光榮事蹟。

 

對藺草產業有進一步的認識後,眾所期待的手作藺編體驗,特別安排國寶級的工藝師現場教學,志工專注地聆聽學習,試著將草莖一根根巧妙地編織成生動靈活的小鹿,苑裡 DOC 學員也主動擔任志工協助藺草編織活動的進行,完成作品滿是成就的感動寫在每位志工的臉上。

藺編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