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BANNER 超連結區域1
:::
[埔里DOC] 埔里DOC帶著中峰國小師生、家長共同參加蜈蚣社區溪遊記活動
發布日期:2021-11-23  人氣:201

中峰國小陳明達校長、家長會味正仁會長伉儷及六位中峰國小學生在校門口合影

中峰國小陳明達校長、家長會味正仁會長伉儷及六位中峰國小學生,參加本次由蜈蚣社區辦理的「溪遊記」活動,希望跟著蜈蚣社區發展協會一同重溫眉溪及大甲溪的歷史連結。蜈蚣社區隊因為是步行前往新社,所以11/20便動身出發,11/21中峰國小隊則在埔里DOC駐點人員陳翼漢帶領下,前往白冷圳紀念公園跟蜈蚣社區隊會合,沿途介紹埔里的平埔、客家及清泉崗移民跟臺中新社大甲溪畔的平埔、客家和清泉崗移民有著密切的淵源。

中峰國小隊、蜈蚣社區隊及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在白冷圳紀念公園合影

白冷圳是日本工程師磯田謙雄的代表作品,透過倒虹吸管的原理,將大甲溪水引至新社台地,讓草莽缺水的台地得以灌溉,新闢為沃野的良田。同學們看到粗大的水管已趕驚奇,得知水流是逆流而上時更是讚嘆不已,這就是倒虹吸工自然原理在工程上的運用。大家又陸續拜訪東興宮(水底寮社故地)、大源宮(大南社故地)、土牛國小(土牛界碑)等,昔日是樸仔籬社群的傳統領域,也是埔里蜈蚣崙社及大湳社的前身,後來平埔族群進去埔里開疆闢土,客家族群則成為這些地方的新主人。

中峰國小隊、蜈蚣社區隊及台中市客委會等客家代表在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合影

結束平埔族群的歷史尋根部分,大家接著在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跟臺中市客委會等客家鄉親相見歡,也互相交流彼此製作的「肉膎」,「膎」的閩南語讀音為「給」,但國語的注音發音為「ㄒㄧㄝˊ」,「肉膎」就是醃肉的意思,如果材料換成魚類就是「魚仔膎」、換成蝦類就是「蝦仔膎」、換成苦瓜就是「苦瓜膎」了,東勢、石岡、新社的大埔客是臺灣唯一會製作與食用「肉膎」的客家人,很明顯就是兩個族群長期交流的產物,也是見證雙方「會親」的文化遺存。